第08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融汇古今文脉 塑造城市之魂
社区服务愈来愈完善 商都生活越来越幸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服务愈来愈完善 商都生活越来越幸福
举办百家宴让社区邻里关系更和谐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王一帆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止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着力打造“5、10、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社区基础建设,多举措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牢固宗旨理念,扩大社会参与,社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搭建服务平台 实现社区养老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对于咱们这些老年人来说,医养结合就是能够让我们在社区,在家门口养老,安享晚年。”冬日的午后有些寒意,但对于家住普惠社区卢浮公馆的李老先生来说,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推进医养结合”这六个字深深地嵌进了他的心里,感觉暖暖的。

推进医养结合,实现社区养老,商都路办事处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东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专业的社工,打造社区喘歇式托老服务。同时把试点“落子”在了普惠社区,通过打造全国首家5A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修、老有所为、老有所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大大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普惠社区辖区主要管辖卢浮公馆、国龙绿城怡园和金悦府三个小区,常住人口超过万人。今年1月份,商都路办事处对普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全新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普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文化、老幼、综合、托老四个服务区,涵盖三十多个功能室,极大丰富和方便了社区群众的各种生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普惠社区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是郑东新区将社区服务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托老机构,依托“社区照顾、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生活服务、配餐服务、文化服务”的服务体系,运用日间托老、二十四小时临时托养两大服务模块,全方位解决了社区养老难题。

创新服务载体 共建和谐社区

201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构建“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体系。郑东新区积极响应号召,围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公里”问题,规划建设了33个便民服务中心,加快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其中,商都路办事处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于今年6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其“一站式便民服务”赢得了居民交口称赞。

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榆林北路与康平路交会处西北角,中心定位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可满足区域党委办事议事、党员教育培训、居民文娱健身、公益救助、医疗托老、洗衣理发、买菜购物等多元生活需求,方便居民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

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三大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公共服务。以行政服务为主体,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司法维权、民政救助、劳动就业等基础政务服务,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不让居民多跑一趟路,多走一公里。

公益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学习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居民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便民服务。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为市民提供医疗托老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养老等为一体;农贸市场,为提升居民的餐桌品质,引入有机绿色蔬菜等特色品类,满足市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生活商业,包括金融、幼教、护理、洗衣、理发、织补、维修等全方位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渐消失的配钥匙、修鞋、修拉链等便民微业态,办事处开辟区域,专门引进,进一步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三大服务”创新了社区服务载体,社区工作人员由传统的单一参与服务,转变为“党员+团员+志愿者+专业人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更加细致、更加完善的服务。

家住康平苑小区的李女士最初是社区大学的普通学员,通过活动了解到商都路办事处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志愿公益服务后,她便成为社区大学民族舞课的一名志愿者老师。

李女士除了舞蹈教学,还积极参与场馆秩序维护、卫生监督、行为文明监督等志愿活动。在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像李女士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助力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

与此同时,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也在创新中不断扩展:服务对象由传统的服务小区楼院居民,转变为服务区域商务楼宇白领、公共单位职工和小区楼院居民等;服务内容也由传统的单一服务,转变为集办事议事、医疗卫生、公益救助、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综合性、多维度、一体化的新型服务。

这种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群众走出家门,走出楼院,参与到了社区管理、社区建设中,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相见不相识”的邻里关系,营造社区文明和谐新局面。

深耕服务为民 共享建设成果

随着“米”字形高铁路网成型,郑州东站愈发火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让商都路办事处成为郑州市楼宇集中,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随着郑东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让商都路办事处社区数量每年递增,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成为办事处的首要任务。

商都路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10月,总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办事处成立之初,仅有1个村改居社区和2个刚刚成立的城市社区,经过7年发展,目前辖区有8个城市社区、5个村改居社区、4个社区工作站及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万人,流动人口近30万。

2016年春节前夕,商都路办事处回迁安置指挥部门前热闹非凡,群众脸上一派喜气洋洋,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这是穆庄、白佛两村5000余名群众回迁安置抽签选房的日子,也为东区大棚户区改造工作送来“开门红”。

3年前,穆庄、白佛还是“天上下雨地上流”的“门头沟”,如今,一座座漂亮的安置房拔地而起。回迁安置、繁华商圈、交通枢纽、民生保障……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在商都路办事处辖区内扎根落地,发生蝶变。作为新型城镇化样本的郑东新区,穆庄、白佛两村群众回迁选房,“让群众过得比过去好”的承诺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穆庄、白佛两村群众顺利回迁安置、迁进新房后,如何真正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办事处主要领导一直在思考,不断在谋划。

为此,办事处组织两村干部赴新郑、管城回族区学习回迁安置小区管理经验,做好商都嘉园优质物业公司选聘工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提前对两村社区用房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办事处指导穆庄、白佛两村整合资源,完成了穆庄、白佛两村村史馆规划建设和村志编写。针对回迁群众的文化需求,办事处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中,设置商都嘉园喜乐会场,全年编排小品、秧歌、花鼓、传统曲艺等民俗节目近100个,让回迁群众充分感受、享受到城市建设成果。

优化服务体系 保障社会民生

社区在城市管理、居民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商都办事处各个社区,网络春晚、百家宴、社区文化艺术节、元宵喜乐会等一系列社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乒乓球、瑜伽、老年合唱团、亲子课堂、健身操等社团招募如火如荼。

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社区所担负的新任务对社区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为了跟得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需要,商都路办事处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更好地发挥了社区的建设与管理职能。

办事处成立之初,社区工作人员只有74人,如今社区工作人员发展到14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39%,获得国家认证社会工作师20人,未来两年内,办事处将着力提升“持证上岗”制度,将社工师人数提升至40%,全面打造一支专业素质硬、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人是软件保障,设施是硬件基础。办事处不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始终以“12345”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设备完善服务一流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12345”工程即一厅(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两市(市民学校、爱心超市)、三站(卫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四点重要工作(党建、儿童、妇女、老人)、五个功能活动室(党组织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居民文化活动室、计生指导室)。

在社区建设中,办事处抓好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各项建设,以服务居民为己任,争做党和政府的基层服务排头兵,打造基层为民便民利民一流社区,建设省市级特色文明社区。其中,永平路、普惠社区被评为河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海马公园被评为省级“园林小区”,恒兴嘉苑、普惠、康宁等社区被评为市级“园林小区”;福禄街社区、康平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康宁社区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福禄街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市级卫生小区”;恒兴嘉苑社区被评为市级“星级社区”……近年来各社区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达到近60项。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商都路办事处通过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社区资源, 充分优化社区功能,逐步形成优质、高效、灵活、透明的现代化社区管理机制。目前,办事处8个城市社区、5个社区工作站全部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通过新型科技载体的推广、普及和应用,进一步拓宽了社区发展视野,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了社区的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使社区建设真正走上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轨道。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