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
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导读
确保如期高标准完成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
要闻简报
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 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市领导昨调研 文化产业发展
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本报记者 赵文静

“从家里到学校走路只要五分钟。我们的阅读课是在图书馆上的,教室门口的书架一月一更新,随时随地都能看书。”金水区沙口路小学五年级三班的李思晨老家在洛阳,跟父母在郑州生活。说起自己的学校,她满脸自豪。

“飞天酷客”创客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带领下认识不同类型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这是金水区沙口路小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打造的以航空航天飞行器为特色、以机器人为拓展、以自然语言编程为途径的多学科融合科技实践课程。

“学校位于金水、二七、中原三区交界处,随迁子女现有769人,占到学生总数的49.7%。”金水区沙口路小学校长英瑾说,我们面向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丰富的、有针对性的课程,来满足学生多元个性需求。

一份来自郑州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每年3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今年,市区参加小升初就近分配的总人数为6.55万人,其中随迁子女人数为2.3万人,占比 35.09%。市内各区小学新生8.3万人,其中随迁子女2.78万人,占比为35.5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随迁子女就学需求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使随迁子女从享有入学机会公平向享有优质教育过程公平迈进,成为郑州教育关注的热点、工作的重点。

畅通随迁子女入学渠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流入地县(市、区)政府安排为主、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主渠道的作用,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根据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严格控制班额、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随迁子女就学。

“今年,我们学习各区优秀的招生经验,首次试行通过报名点报名的方式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登记,进行统一报名、统一登记、统一分配。目前,全区共有45所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在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共31575人,占区属学校总学生人数的44%。”二七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的随迁子女就是未来的郑州市民,我们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下转六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