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创新塑品牌 做强品质教育
以优先姿态 求优质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
以优先姿态 求优质发展
二七区人和路小学陶艺课程
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机器人课程

本报记者 赵文静

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未来教室”里,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正在上数学课《两条直线的关系》。老师在电子黑板上轻轻一点,现代建筑的优美线条、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之美通过丰富图片跃至眼前。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迅速旋转桌椅,每6人为一组,将自己在平板电脑上绘制的直线关系图放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对比和讨论。

汝河路小学今年初建成河南省首家“未来教室”,探索尝试通过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变革路径,努力打造一所“超时空”的学校。

“‘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是二七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品质是首位,信息化和国际化都将有力助推品质提升。”二七区教体局副局长吴鹏坦言,在快速发展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叠加期,需要同时解决好“上学难”和“上好学”两个问题。

二七区在机遇和挑战中一路高歌前行,教育也正以“优先”姿态,与经济发展同频律动,朝着建设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的目标迈进。

校园里的“大智慧”和“小细节”

作为郑州市唯一首批挂牌的全国智慧校园,汝河路小学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了“创新”的种子。

走进汝河路小学多彩成长体验空间,科学老师朱春平正带领学生进行“发明与创新”。组装、编程、调试……学生全神贯注,边讨论边动手,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开设了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科学实验站》,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创造。”汝河路小学校长冯华说,在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汝河路小学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标识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之路,收获了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申报并荣获了多功能笤帚、便捷式书包、智能学习桌等七项知识产权专利。这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小学校园,都是罕见的。

汝河路小学还与全国知名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联手,进行“大数据下的信息化”的“三课一评”工作。汝河路小学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突出成绩,引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关注,今年9月被推荐为“全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计划”示范学校,并在中国教育网上展播。

在二七区人和路小学,公益慈善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习惯。教学楼一楼进门便是一个“和善银行”,学校里建银行,这是做什么用的?“学校成立‘总行’,各中队有银行储蓄本,学生做的好人好事,都可以换成‘爱心豆’存起来,到爱心超市兑换礼物。”六年级三班记账员贾云哲解密道。

“做有温度的教育,建有爱心的校园”,正如人和路小学校长闫鹏瑞所说,自编爱心读本,评选班级慈善达人、学校慈善明星,自主筹拍的校园微电影作品《爱在人和》获2014首届青岛国际微电影节“佳作奖”、 郑州市“五个一工程”暨第十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人和路小学创新德育工作,“以善育德”的“和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郑州首家慈善小学、河南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推进教育优质特色均衡发展

在打造“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名区”的路上,二七区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新途径、新策略,不断推进二七教育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

近年来,二七教育紧紧围绕“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以五年为一周期,强力推进“六名工程”建设,打造“多彩教育”品牌。在“六名工程”第二周期建设的启动中,又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结合二七教育发展实际,确立了“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一校一特色、校校有品牌”,二七区通过名校托管、集团化办学等途径,打造了陇西小学、汝河路小学、淮河东路小学等一批品牌名校,名校集群更趋繁荣,品牌荟萃,异彩纷呈。

与此同时,二七区先后培养“名校长”57名,组建区级“名校长”工作室11个,郑州市3个小学校长工作室(陇西小学校长工作室、淮河东路小学校长工作室、汝河路小学校长工作室)全部落户二七区;名优教师队伍迅速壮大,各级名师数量位居全市之首;成立名学科建设共同体,在校际之间共建名优学科;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全区涌现出淮河东路小学黄河少年机器人、辅读学校游泳队、 七十四中无线电测向队等名学生团队400多个,在各级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展演比赛中,累计获得国际、国家级奖励300余项。

二七区还在全国首创“一人双岗”用人机制,分批次安排优秀教育干部55人次,在城乡学校之间,全面开展“一人双岗”工作,有力促进了二七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教育优质化发展。

在深入推进“一人双岗”用人机制的基础上,二七区组建了10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健全“管理联动、教学一体、师资共建、学生互动”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形成了城乡学校携手共进、强弱学校抱团发展、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良好格局。

建设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

“依托南部区域规划的76所中小学等,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名校云集、品牌林立,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这是新时期二七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今年10月,我们举行了建设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广大师生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吴鹏介绍说,目前,正在认真制定《二七区打造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工作推进方案》,计划集中实施14个教育发展大项目。

教育基础设施提质扩容项目先行。目前,二七区列入投资计划的学校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32.5亿元。仅今年秋季,二七区就有陇西国际城小学等8所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10350个。按照《二七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二七区将以平均每年不低于5所的速度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同时,坚持引育并举,力争每年有1所省级以上名校(教育集团)落户。

落实好“课程规划与实施能力提升”“多彩课堂品质化发展”“教育发展共同体协同科研”“教学评价创新”4个重点项目,凸显名学科集群;把“梦想课程”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有机融合进课程体系,生成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完善多彩课堂形态,打造以校为本的多样化课堂;做好初、高中“增值性评价”项目。

可以预见,随着教育发展共同体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品质优化提升、“三课一评”精准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合、教育国际化深度拓展等14个教育发展大项目的扎实推进,二七区建设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的宏伟蓝图将逐渐变为生动的现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