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有未来 2017郑州教育年度盘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亮出教育“金名片” (下)
智创未来 放飞梦想
植根沃土 让每一棵幼苗绿意盎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
植根沃土 让每一棵幼苗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苏立萌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郑州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郑州市“德育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道德课堂文化形态先进单位”…… 近年来,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连续获得多项殊荣,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学校成绩的喝彩。

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创建于1944年。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该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转变教育理念,追求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植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情怀,开拓创新,力争让每一棵“幼苗”都绿意盎然、茁壮成长。

筑梦沃土 植根核心素养

教育即生长。而茁壮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和舒适的环境。基于此,柳林镇第四小学以“让每一棵小苗绿意盎然”为主旋律,将校园精心打造成一片潜心育人的沃土。

在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中,该校现任校长、河南省骨干教师史明辉带着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办好学校的情怀,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学校最大的追求。在他的指导下,该校明确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的儿童观,进而确立了“植根沃土,让每一棵小苗绿意盎然”的办学宗旨,最终,形成了“基于儿童天性,成就有用之才”的办学理念,并凝结成学校的教育哲学——“植根教育”。

“植根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据介绍,该校将核心素养概括为“诚信、乐思、尚美、阳光”,并将其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诚信中成就根本、乐思中成就智慧、尚美中成就至美、阳光中成就健康,从而实现根基的教育、灵动的教育、高雅的教育、阳光的教育、创新的教育,使植根教育在此广结硕果。

灵动育人 探索趣味课堂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也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在探索未来教育的道路上,该校积极加入2001年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须依托课程的变革,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让课程改革走上课堂。

通过近20年的课程改革探索,该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已形成一个体系—— “灵性”课程。“该课程理念正如其名,即 ‘使每一颗幼苗充满灵性,生机勃勃’。”该校教师介绍,课程基于儿童的天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即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唤醒?关键在于 “怎么教”。柳林第四小学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2012年全市中小学开展道德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其以“灵动课堂”作为道德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成长,让课堂充满智慧、学生充满活力。

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围绕困惑点和知识难点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通过这种精彩灵动的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不仅使课堂趣味横生,还培育了学生灵性,丰富学生智慧。凭借这些优势,该校的“灵动课堂模式”还被市教育局评为道德课堂文化形态先进单位。

多彩社团 点亮活力校园

“小精灵舞蹈社团” 的小朋友们翩翩起舞、“乐陶陶陶笛社团”笛声悠扬、乐高机器人社团的小实验家聚精会神地研究……每逢社团活动期间,柳林镇第四小学的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该校开展了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和科技教育等社团活动,如陶笛、舞蹈、国画、剪纸、金丝彩砂画、不织布DIV布艺生活、丝网花、袜子娃娃等,科技创新方面社团的电脑动漫手绘、乐高机器人等,初步形成了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办学特色。目前,该校有4大类共19个红领巾社团,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得以灵智促慧、艺海怡情、鼓韵励志、创客随心、活动健身。其中,“绳飞”跳绳社团、“欢欣鼓舞”腰鼓社团等被评为“金水区新星社团”,足球社团则被评为金水区“优秀体育社团”。

每项荣誉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鼓舞,也是学校向前迈步的新起点。柳林镇第四小学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孩子的成长奠基,为学子搭建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这片沃土,绽放盎然生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