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学有未来 2017郑州教育年度盘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高地满生机 (上)
微处入手 开辟育人新天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实验小学
微处入手 开辟育人新天地
兑换到礼物了,好开心啊!
家长学校开讲了
我体验、我服务、我快乐
校园小导游现场介绍学校的乐知课程作品
大队委向辅导员杨璐老师汇报代表参会情况

本报记者 李 扬 通讯员 杨 璐 史春霞

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的、坏的细节,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新区实验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来教育孩子的学校。秉承“和谐成长,舒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和乐学、健体、明德、成志的育人目标,该校以学生活动的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落脚点,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微超市”,打造德育“微课程”,创新“微联系”家校共育模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微活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微超市”探索养成教育途径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在高新区实验小学,别具特色的“微超市”带动了一系列微活动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也为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该校于2016年初启动“微超市”,并从细节着手,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开展“种下好习惯,结出幸福豆,收获成长礼”等一系列微活动。学校统一印制不同面额的“幸福成长币”,按数额分发到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手中,并科学制定管理发放细则。成长币的发放着眼孩子各方面的进步,进步较大且能维持良好行为的对学生给予大面额的豆币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成长币’能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到奖励物,也一步步引导着孩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进而达到学习和生活独立自主,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校园生活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让孩子的学习动机从最开始的获得成长币变为我要学习的内部动力。”该校老师告诉记者,成长币可以存入学校的“微银行”,期末还可以兑换“微超市”里自己喜欢的奖品、礼物。

除了促进学生积极完善自我,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微超市、微银行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每学期银行、超市的招聘会上,精彩的演讲、答辩成为吸引师生眼球的亮点,大家投票选出小收银员、超市店长、货品整理员、超市安保、银行行长、会计等,学校还会聘请在超市、银行工作的家长来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知竞聘的紧张、体会当服务员的快乐、体验自主选择礼物的欣喜、排队结账的高兴、收银的幸福、整理货品的辛苦……这些微体验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养了理财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文明素养意识,领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理。

“微岗位”激发学生主人意识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琐碎,常规管理中的作业、卫生、行为习惯养成,安全意识培养等是班级每天的头等大事。高新区实验小学通过学期初开展学生“小岗位”体验,“小干部培训”活动,找准了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有效途径,培养了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责任心,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介绍,“小岗位”体验活动是学生自主推荐或自荐,把班级里每天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个小岗位,这样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在岗位上用心体验责任并学会承担义务。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班主任的负担也减轻了。与此同时,学校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明显提高,学校的课间“静”了起来,学生形象也更加阳光。

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高新区实验小学还充分利用“少代会”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今年10月,该校成功举办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议题的第一届少代会。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向各班发放提案表,让学生通过提案表达自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或看法。通过对提案进行汇总、整理发现,本次少代会学生集中反映的是学校图书馆方面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希望学校多增加图书馆图书的种类、延长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等建议。

学生自己写提案,体验作为校园小主人的光荣与自豪;行使投票权,感受投票权的神圣;参与少代会,感知活动的庄严与隆重……一系列具有自主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少先队员的自主性、自动性、自律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精神,让他们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微沟通”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高新区实验小学倾心打造“微联系”新型家校合作方式,推动家校共育,促进家长成长。

遇到一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不注意个人卫生、上学迟到、不认真完成作业等情况该怎么办?不少老师认为,这些孩子的管理单靠学校是不够的,还必须携手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该校推出了微型家校沟通方式,即家校共育联系卡。联系卡上写明了学校在行为习惯等方面具体培养目标,让家长更直观地感知学校的要求,并了解自己孩子的不足。联系卡上还贴心地设计了一栏“家长心语”,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也使学校教育更开放、更包容、更有说服力。

对于班级里经常出问题的孩子,班主任通常会建立个人档案,由班干部、任课老师进行监督,如果在个人卫生、作业、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就发给该生一张家校联系卡,家长签名反馈,制定方案一起监督孩子,共同查找教育的问题与不足。此外,学校还经常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讲座,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出谋划策。这种“微型沟通,大管理”的方式也让家校合力的正能量得到充分发挥。

“微课程”打造高效德育教育

学生的文明素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该校的德育微课程正是学生文明素养不断得到培养、提升的有效载体,主要由品格修身课和微班会两部分组成,每周分别两次,每次15分钟。

别小看这短短15分钟的微课程,它把原本冰冷生硬的各种规矩轻松变成了孩子们反思自我的“软武器”。修身课主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的实际问题,从小处着眼并逐步构建了“爱国”“感恩”“守规”“友善”“学习”等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微课程资源包,不仅可以形成班级的特色,而且也让学校德育走出教育低效的阴影。每次修身微课程后,老师们总会听到这样稚嫩的话语:“我这次只得了两个赞,明天一定要得到三个赞!”显然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柔软的“校规、班规”的管理,并在内心深处留下印记。

而每周两次的微班会,也分为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一些共性问题,学校德育部会拍成微视频,通过微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自我对照、反思。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则通过辩论会、小品、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对自身行为反思,进而让良好的习惯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微班会小而生动、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棘手小问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见微知著,以微见长。”该校从微处入手,用心做教育,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教育,也让学生自我锤炼、自由呼吸、共同成长,成为乐学、健体、明德、成志的阳光实小学子。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