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数字解码中国航天员“天团”
名流故事
进了腊月门 转眼就是年
美文闲读
冬日火棘“燃”起来
北大荒的雪
冬吃山药益处多
社交达人白居易
床垫怎么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数字解码中国航天员“天团”

2018年1月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20岁生日。让我们用一个个“数字”解码他们对太空的最深感触。

26秒共振

“神五”任务时,火箭在上升段意外出现了8赫兹左右的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共振,持续了26秒。首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回忆说:“我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有评论说,26秒,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的一个缩影,更见证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17天/20年

曾执行“神七”任务的刘伯明说起近期一次特殊训练——2017年8月,他与1名欧洲航天员被分为一组,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为期17天的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刘伯明感慨地说:“20年前我们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派航天员去俄罗斯参加培训。如今,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不约而同选择到中国接受培训,争相学习汉语。”

近1500次

“神九”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真正意义上驾驶飞船,“驾驶员”刘旺进行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他在最后关头发现飞船与地面模拟器训练情况不同的一幕,果断摒弃近1500次训练带来的惯性思维,准确判断太阳能帆板角度。通过精细操作,他用时不到7分钟,一次成功打出“太空十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5分钟

刘洋回忆第一次坐上转椅连续旋转5分钟时仍心有余悸:“那种突如其来的眩晕恶心,瞬间让我脸色苍白。训练结束后,我忍不住哭了。”但是对飞天的热爱和对机遇的珍惜,让她坚持下来,从8分钟到10分钟,再到挺过12分钟。2012年6月16日,她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33天/38项

生于1978年的陈冬与生于1966年的景海鹏同样属“马”,“神十一”任务时,两人一同“天马行空”33天。飞行期间,他们参与的试/实验多达38项,以至于顾不上吃饭。当地面科研人员劝他们要注意休息,“小马”倔强回答:“我们不是来休息的,我们的愿望就是把所有科技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转化为最有效的数据带回去。”正如他所期待,这些成果已成为中国建设空间站的宝贵经验。

成立20年,成功执行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11名航天员遨游苍穹,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2017年7月荣立一等功,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摘自 中国新闻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