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地下30米的坚守
把母亲的牵挂带回家
回家的路 越来越便捷
舞出精彩新生活
春运公交“姐妹花”
小村里的幸福生活
异国他乡陪着伤员过春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母亲的牵挂带回家

本报记者 王思俊

又是一年回家路,岁岁年年人不同。大年初一,时过中午,稀疏的鞭炮声渐离渐远,拜年的人们也各自走开。在三弟家里,美味佳肴一字排开摆了两大桌,琳琅满目,给春节增添了一份浓浓暖意。同样的相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老人的牵挂萦绕耳畔。

那是31年前,我在部队服役,团部坐落在雁门关下的滹沱河畔。除夕会餐结束,一夜无眠,忐忑不安。后来,听姐姐说,一进腊月,母亲几乎天天来到两三公里外的镇子上,眼巴巴地望着南来北往的大汽车,盼着儿子回家过年。那一年除夕,待在军中守望梦想。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老人的初心。在随后的军旅生活中,忘不了母亲的牵挂,铭记嘱托,憧憬梦想。时间如白驹过隙,母亲的叮咛常挂心头。

看到满桌佳酿盛宴,叫我咋能不想家,又有啥理由不感恩?我的老家豫东农村,全村4000多口人,王、张、邱、吴四大姓,分居村西、村南、村北和村东,组成四个生产队。我兄弟四个,大哥务农为本饲养生猪,每年出栏生猪50多头,三弟常年在北京做生意,四弟承包500多亩土地,种植时令蔬菜,他们家家建造三层小洋楼,手头宽裕,日子过得滋润。大侄子刚过而立之年,已是生意场上的“小能人”,南来北往,生意红火。二侄子还不足20岁,学了一手好厨艺,月收入也破6000元。像这样的“小能人”,在村里并不鲜见。他们穿着考究,举止有度,生活时尚,演绎着飞扬的青春、浪漫的生活。

把母亲牵挂带回家,让亲朋好友共分享。在老家时间短暂,走亲串友,拜望长者,相约同辈,说一说“过年话”,聊一聊“新梦想”,憧憬着心中的美好祝福。淳朴村风,代代相传,滋养着村民,老百姓欢欣鼓舞,家家户户过上一个殷实的春节。全村九成村民住上新楼房,安装太阳能,喝上安全水。有330多口人在县城和周边城市购买房子。新年过后,村里年轻人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期盼,纷纷走出家门,闯荡外面“精彩世界”,他们用辛勤双手实现自己的新梦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