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让美丽乡村 更富裕乡风更文明
创新让中国制造 从“跟跑”迈向“领跑”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建议推广积分互助养老
建议开办村级养老院
多措并举为中小学生减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王杜娟:
创新让中国制造 从“跟跑”迈向“领跑”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内容,来自科技型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特别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作为一名制造业技术代表,我听得热血沸腾。报告中提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程,推进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让我觉得新时代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将大有可为。”王杜娟说。

走访调研学习 广泛听取建议

“作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来参加两会前,通过走访、调研、学习,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准备了一些建议,决心履行好职责,为行业发展多做贡献。”王杜娟说,为了履行代表的职责,参会前她走访了很多企业,与行业内很多专家一起沟通、学习,参加多次大型研讨会了解行业情况、听取发展经验。同时,还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长期与中铁装备集团保持合作的高校,积极沟通,广泛听取一些想法和建议。

赴京参会,王杜娟带来了多条建议,涵盖中西部人才引进、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适当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规格等方面,积极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声。

坚持自主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从追赶者成为领先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缩影。

通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中铁装备集团先后研发设计了用于穿江越海的国内最大直径15米泥水平衡盾构,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引领创新研发了世界最大直径矩形顶管、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奠基性和战略性产品。产品成功进入新加坡、黎巴嫩、以色列、迪拜、阿尔及利亚、韩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先行者。

王杜娟说,中铁装备集团目前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从做强做优到做大,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还需要做很多功课。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从跟跑逐步到并跑、领跑,下一步要想继续发展,只有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基工程是解决基础研究投入非常好的政策。”王杜娟建议,借助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强基工程支持比例。同时,进一步加大减免税额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企业研发投入以“退税”的形式返还给企业,以此加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 助力企业发展

如何培育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也是王杜娟关注的焦点。

“企业越发展,对高端人才、创新工作的重视度就越大。”王杜娟说,以中铁装备工程为例,企业一直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化发展两方面发力,但越发展越感觉到人才的宝贵。虽说企业长期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保持合作,但是在吸纳人才方面,相比沿海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郑州在招揽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仅仅通过地方和企业的努力,还无法快速扭转中西部人才短缺这一局面。” 王杜娟认为,国家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中西部建立分支院系及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申报、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通过筑巢引凤,吸引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到中西部地区落户,打造人才高地。同时,更要在人才和科技实力上开展对接帮扶,围绕中西部省份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课题组建项目团队共同进行开发,技术共享,以此培养中西部优秀科技人才。

“未来,我还将继续关注装备行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多关注、多提建议,努力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王杜娟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