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智慧金融触手可及
你的智齿还好吗
线下无理由退货 符合新零售的大趋势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银行转型加速
智慧金融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苏立萌

指纹取现、人脸识别、机器人客服……如今,随着各大银行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金融高科技、人工智能开始广泛应用到银行业务之中。近日,银行智慧金融升级换代的浪潮再次高涨,郑州银行全面推行指纹取现业务,民生银行推出手机银行“见面”登录、“刷脸”支付服务,河南省农信社也开始上线自助设备“刷脸取款”服务,一系列新奇、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触手可及。专家分析,银行智能化已成趋势。

智慧金融走进百姓生活

记者走访发现,时下,传统银行网点正多方谋划转型,借助科技的力量,推进网点、银行业务的智能化转型。大量智能设备、新兴生物科技正在替代人工柜台、传统业务流程。

“智能金融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华夏银行郑州分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郭蕾告诉记者,金融智能化已经成为银行确保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华夏银行也在智能柜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行更多新兴功能和支付手段,减少了客户等待时间。

银行业中的科技应用有效实现了服务自动化,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智慧金融服务。经常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的温先生对智慧金融深有体会:“现在去银行办理一些个人业务的效率快多了,不需要再排队等候,通过网点智能设备,就能开卡、开通手机银行、转账、回单打印、开立存单等,而且,银行的手机银行功能也越来越多了,一些业务的办理甚至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太省事了。”

不用带卡,客户只需站在智能柜台前,通过“刷脸”,在自助设备上输入交易密码就能轻松取款。“现在去银行办理个人业务,实在太方便了,即使没带银行卡,也能随时快速取钱了。”昨日,市民林女士在郑州银行首次体验了“刷脸”取款服务的便捷。

“客户在智能柜台完成签约之后,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并绑定人脸信息,届时就能享受无卡‘刷脸’取现服务。” 郑州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李旸介绍,该行人脸识别功能去年年初上线,截至2017年底,已有近500台设备支持该项功能,客户签约指静脉和人脸识别笔数已达7万余笔,使用率上升迅速。

传统柜员转型客户服务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 2017年,中国银行业加快推进各类渠道的智能化转型,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同时,智能化也成为发展趋势,电子渠道深化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增长都是过去一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方面的突出亮点。

银行网点智能化的发展显而易见,这也加速了传统银行网点运行模式的转变。李旸认为,比如智能柜台的应用,可实现比传统柜台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严格的风险把控,大大提升了客户的服务体验。截至目前,该行已将柜面90余项业务迁移至智能柜台。据了解,如今,多家银行网点在普及智能金融的同时,开始对传统柜台业务进行“瘦身”,更多的柜台人员开始走上营销和服务岗位。而随着智能金融的进一步应用,将会有更多的柜台人员充实到客户服务和业务的营销队伍中。

专家表示,银行网点是传统银行的优势所在,需要依靠银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营销、咨询服务,这也决定了传统网点的不可或缺。在智能金融大行其道的今天,选择让传统柜台人员走出柜台,丰富传统网点的服务模式,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有效手段。

正如郭蕾所言:“一扇玻璃可能会阻隔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智能柜台的推出并不代表人工会缩减,而是让更多的员工从柜台走出来,与客户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更详细地了解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感。”

对此,有专家建议,在网点智慧化建设加速的同时,银行还需进一步优化线下经营、服务,打造更为集约、低成本、高效能、吸引客户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智能时代仍需防范风险

面对银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柜台、无卡取现、手机银行等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变得触手可及,为客户带来更多体验和服务,同时,也可能会滋生一些新型的金融安全问题。对此,银行也会及时推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办法和手段。不过,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还需增强风险意识,时刻警惕金融风险。

对于推广上线的智能新兴业务,在推出前期,银行会进行长期的测试与试点,及时发现业务风险并进行处理。李旸提醒,无论是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新兴智能银行业务,都建议客户提前防范风险。尤其是目前无卡取现、无卡交易使用频繁,持卡人需特别警惕犯罪分子利用无卡取现来实施诈骗,尤其是不要以任何形式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发送给他人。

郭蕾建议,开卡业务、绑定网银和手机银行等基本业务必须由本人签约,工作人员不能代办。银行卡交易密码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等不能过于简单,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给他人。另外,出国使用银行卡消费的客户,建议在回国后通过客户电话或网点修改银行交易密码,以免存在未知风险导致资金损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