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年行(书法) 王鸿礼
春到一卷
惜 春
两幅幽默画
《李嘉诚传》 三部曲 传奇富豪白手起家的真实经历
高楼晓见一花开(国画) 朱坤芳
流淌在心中的那条河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惜 春

♣ 陈鲁民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风送暖,艳阳高照,百花盛开,万物复苏。但人们对春天的心情也最为复杂,既有人喜滋滋地赏春,踏春,颂春,唱春;也有人愁兮兮地惜春,伤春,叹春,悲春。因为世人总觉得春天太短,稍纵即逝,恰如人的青春,太美好又太短暂,太留恋又太无奈,一不留神就要“告别逝去的青春”,于是就发明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成语叫“韶华难留”。

《红楼梦》里贾府里有四个女儿,老大元春,老二迎春,老三探春,老四惜春,曹雪芹起的这四个名字都是大有深意的,即“原应叹息”的谐音。元春者,一元既始,轰轰烈烈,预示着大富大贵,果然,元春被选入宫成了皇帝嫔妃。迎春者,欢呼春天的到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但后来却命运最惨,年纪轻轻就死于“狼”口。探春者,叹春之意也,虽其精明强干,自视甚高,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最后也无力补天,眼睁睁看着贾府走向衰落。惜春者,叹息春天无法挽留之意,因目睹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天地轮回,四季循环,春天就那么长,惜也罢,不惜也罢,它都要过去的,绝不会因为人们格外喜爱便为你延长个三五天,就像任谁都挡不住青丝变白、皱纹上脸一样。这里更重要的是个心态,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委顿,意志不消沉,热情如春风,信念似朝阳,就会心里永远有春天。

清道光三十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看到诗题为“澹烟疏雨落花天”,这本是个惜春话题,俞樾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花落春常在”作为诗的开头。当时,大学士杜受田任复试题判官,这句“花落春常在”,使他眼睛一亮,认为咏落花而无衰败之气,用意积极可贵,遂拔俞樾第一。杜受田的确没看错人,俞樾的“花落春常在”阳光境界伴随了他一生,帮他渡过许多难关,使他一直生活在“花落春常在”的心灵春天里。

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后因故丢官,又遭匪劫,一时竟然无家可归。面对种种磨难,俞樾没有沉沦,转而投身学术研究,仍以“花落春常在”的精神顽强生活。劫后重建的书房取名“春在堂”,著作题名《春在堂全集》。花甲之岁,大病一场,又奇迹般活了过来。是年,他作了一生总结:“著二百五十余卷,流播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种乐观阳光精神,大病之后,他又活了20多年,直到86岁才无疾而终。

反之,一个人若心灰意冷,了无生机,麻木不仁,颓废消沉,那就是春天住到你家里不走,也享受不到春的乐趣。就像做了阶下囚的李后主,面对花红柳绿,春风春雨,却抱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整日的伤春、悲春、惜春,愁得一塌糊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即便是惜春,也有境界高下之分,心态乐忧之别。唐人罗邺的“一别一年方见我,游来游去不禁君”;宋人史文卿的“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属于一般的无病呻吟。明人于谦就要积极阳光得多,让人看到希望:“无计留春住,从教去复来。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宋人俞桂的惜春很有美感,诗中有画:“春事三分过二分,桃花水上觅红云。游人浪说春归去,柳外黄鹂尚自吟。”而唐人杜牧的“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则朴实无华,富于哲理。

惜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年之计在于春,惜春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大好春光,抓紧时间学习工作,建功立业,享受生活,实现人生追求,比那些多愁善感的惜春之音要更有价值。

“羡长江之无穷,叹蜉蝣之须臾。”人生在世,横竖也就是那几十年光景,一晃就过。只要心里装着春天,拒绝蹉跎岁月,又何必在意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