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年行(书法) 王鸿礼
春到一卷
惜 春
两幅幽默画
《李嘉诚传》 三部曲 传奇富豪白手起家的真实经历
高楼晓见一花开(国画) 朱坤芳
流淌在心中的那条河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流淌在心中的那条河

♣ 包广杰

拥有河流的乡村,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在那些贫穷落后的年代,乡亲们挑水灌溉,甚至离河很近的人家洗洗涮涮,都离不开它。夏天就更不用说了,日落以后,干了一天农活的人们,用晒得暖暖的河水洗涤一天的汗臭,也洗去一天的疲惫。头枕着松软的沙滩、眼望着满天的繁星,谈天说地是最为惬意的美事了。端午节的早上,我们这儿还有到河里取水煮饭的风俗。天刚蒙蒙亮,去河边的路上已经是人影憧憧了,到了河边,先是净手洗脸,不怕冷的男人们还会跳到河里,游到河中间洗个澡,妇女们用取回来的河水做饭、煮鸡蛋,谁家五月端午这天要是没有去河里取水,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乡亲们认为河里的水可以败毒,可以消灾避难。

最难忘的还是河谷里那片沙滩,儿时没有数字的概念,现在估算了一下,绵延一千米的样子。沙滩远远望去一片银白,走近了,可以看到上面泛着一层金黄色,沙滩上有很多贝壳,有黑色、灰色大如手掌的,有金黄色小如拇指盖的,还有大小不一的河螺,除了拣贝壳、挖河螺,在沙滩上捉螃蟹,在河坡地的柳林里放羊、捉鸟,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件乐事。

沙滩里有一个渡口,一只能乘十几个的木船。方圆好些村子的人都要从这里坐船到对岸去。船摆渡到对岸是全靠人力的,记得是不收费的,但每家每户每年要给撑船的兑些粮食,船工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水性好的那几家轮流做。

走过宽阔的、松软的沙滩,上了船,撑船的并不会马上开船,大人们说说笑笑,小孩子们趴到船边用手扒拉着清凌凌的河水,我则喜欢看河里游动的小鱼。等人上的差不多了,撑船的用长长的竹篙一点沙滩,如果没有涨水,很快就到对岸了。

河流虽然丰润了我们儿时的乡村,但也给我们带来过一些不便,那时候,过一趟河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过河,首先要爬一段坡路,才能登上河堤,因为夏天防汛需要,护河的堤坡还是很陡的。爬上河堤不容易,下了河堤,还要走一段弯弯曲曲的下坡路,下坡路同样很陡,有些地方还很滑,行人要小心翼翼的,拉车的更是格外小心。走完下坡路,还要穿过那片开阔的沙滩,才能到船边,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下了船,还要爬对岸那段长长的上坡路,才能上到对岸的河堤。

曾几何时,我的家乡变了模样,乡村变富裕了,但同时河流也变了模样,清澈的河水变浑浊了、变肮脏了。河滩,那片好大好大的沙滩没有了,它早被人开膛破肚挖净了、掏空了、盖成高楼大厦了,满目疮痍,惨不忍睹,连荒草也没有剩下几棵了。船早就没了,已经追随撑过它、去世多年的老主人去了。

那里的不远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桥。

桥其实并不算太大,几十米的样子,但在偏僻的小乡村,还是很壮观的,乡亲们亲切地叫它“大桥”。这座桥大大方便了两岸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原来来往一趟费半天的时间,现在步行也就十几分钟,开车更快了,一眨眼的工夫。

有一年回家,我专门上了趟“大桥”。桥面离河很高,好几十米的样子。因为离得太远,河水是那么细、细若游丝,水草那么小、针尖一样。站在桥上,看得很远。我特意向沙滩和渡口的方向望了好半天,虽然我明明知道哪里什么也没有了,一切都像逝去的历史变成了黄尘古道,湮没了、荒芜了。

时光总是向前走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也总要被带走。就在我有些惆怅时,突然传来家乡要建湿地公园的消息。我们村正处于有着50多年历史的泥河洼蓄洪区里。在这里,发展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我相信我们家乡的生态会进一步得到优化,流淌在我家乡的这条母亲河,流淌在我心中的这条河,一定会水更清、景更美——碧波荡漾、一路欢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