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良师益友李伯安
雏凤清于 老凤声
悲情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局部)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艺林漫笔】
雏凤清于 老凤声

♣ 吴志恩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40多岁的人了,这真是一件糟糕的事。这个年龄已经很难拗着自己做个啥事,来刷存在感了。视力不好,体力显然在不断下降,对某些事,更是连敷衍也做不到了。

我也是读过一点儿佛学的,佛要我们放下执念,不要执着,不要对什么事情都念念不忘,不要迷恋或者厌恶,佛也要我们放弃分别心,众生平等、万物齐一。我相信这一定是对的,然而我竟还做不到,看到新鲜的字、画、瓷、陶甚至家具,还不由得心生欢喜,注目驻足,乃至恋恋不舍把玩揣摩,实在没有时间,哪怕多瞅上一眼,也觉得自己一时间眉清目秀、端的可爱,连世界也会兀的妩媚起来了。

这一番感慨,当然源自忽然摆在眼前的这把壶。黄河金沙泥质陶壶,小巧得仅可盈握,把手、壶嘴、盖纽均十分精致,我这样粗糙的手得轻捏轻放,重了会觉不忍。虽然壁薄,但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的轻薄,毕竟这是黄河岸边北地的壶。北地决不以轻巧讨巧,也绝不与南方竞灵秀。然而,壶上的梅花红金两色,还是雅而丽的,壶盖上也勾勒点染了几笔,飞跃灵动。几笔,已经足够了。

壶恬静地踞在案上。是的,是踞。它是有力度的。壶底有三个图钉大小的着足点,而壶底本身也略成弧度,自然而然地与壶身完成一个圆润的转角。

想必我们看多了棱角分明、掷地有声的造物,对于这些温婉的设计,总有一种别样的倾心与惊喜,正如那年去星航钧窑看瓷,忽而见到几件小巧精致的瓷,伏在器口的耳饰剔透婉约,小灵兽正攀缘而上,翘头摆尾呼之欲出,仿佛望到了深秋夜空的月牙,连空气都似乎多氧了一般。一问果然是任大师家千金的作品,与见惯了的钧瓷作品迥然有异。

女生设计的作品,是艺术江湖上的一泓清泉,诗意浅浅,却动人心弦。这壶,果然是制壶新秀张惠的作品。黄河岸边长大的张惠,女娃子,慧心而灵巧,自幼受砖雕大师父母的影响,美院毕业之后佳作源源不断。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张惠之父张存生,在中国民间美术界声望遐迩,有人曾说,张存生若至80岁,他就是当今陶艺界的齐白石。张惠之母王玲,有名的陶艺大师,三次摘得中国民间美术界最高奖“山花奖”。

可喜张王二位老师后继有人,且后生可畏。焉可知这后生小子,就不能抵达父母的艺术高度,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我看来,已经先声夺人,俨然雏凤清于老凤声了。晚明奇人张岱曾著文感叹,一把泥制壶,壶成售价竟高于等重之黄金,可知天下何物不足以贵人,特人自贱之耳。张存生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制壶人仍惊艳一时。今天的艺术家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娱己娱人功莫大焉。张惠制壶的意义正在于此。其实说起来,张惠天资聪颖,7年前就读大学期间,正值奥巴马来华首访,张惠以黄河泥塑奥巴马肖像,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令人惊叹!

人生如逆旅,岁月忽已晚,我庸庸碌碌,半世一事无成,而忽然间见后生小子们别出心裁,佳作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不由心生欢喜,自己赏玩之余,难禁形成文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