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者按
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 人民才会永远怀念他
焦裕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
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动力机制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几个维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几个维度

任中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社科中心推出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读本”系列丛书之一。撰写出版该书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化人的指示,推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打造的革命精神教育品牌书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该书围绕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本质、核心要义和形成过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阐释焦裕禄精神,具体来说该书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突出时代性。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巨大成就面前,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有人疑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不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不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得最多、想得最深,论述也最具体、最全面、最深入、最系统。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县作为联系点,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伟大号召,要求全党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焦裕禄精神》一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新特征、新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详细论述了焦裕禄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

第二,体现历史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并将学习党史提高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战略高度。《焦裕禄精神》一书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突出史料价值和思想宣传价值。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处理好了史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理论的严谨性的统一。同时,该书选取大量焦裕禄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典型事例、感人故事,全面解读、深入阐释焦裕禄同志伟大一生中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对于一些历史事件,该书坚持还原历史真实,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怀,满怀敬畏、满怀激情地阐释、解读,同时根据文字内容精心选择了大量反映当时情况的历史图片,能使广大读者产生热爱党史国史的意识,形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良好氛围。

第三,强化教育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对于如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怎样发挥焦裕禄精神的育人化人功能,该书详细回答了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焦裕禄精神如何能教育现代人,怎么消除现代人与焦裕禄那个年代的距离感。也深刻回答了很多人在焦裕禄纪念馆很感动,走出纪念馆却感到很茫然、很困惑等问题。该书在撰写过程中,注重体现焦裕禄精神的教育实践特性,在如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如何用焦裕禄精神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体现了焦裕禄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化人功能。该书还对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以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注重可读性。焦裕禄同志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典范,无论在办公室或下乡工作,他的布兜儿里总是装着《毛泽东选集》,每次遇到困难,他都认真地向毛主席著作请教。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指导人生的光辉典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基本要求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一书坚持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焦裕禄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通过一个个故事和案例展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该书将理论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定位于党史知识的普及读物,力图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有质有文、可信可读、准确生动的红色文化食粮。

(作者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