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灯下漫笔
母爱深沉
伏牛山居(国画) 许来广
讲故事的能力
那年花开(国画) 吕红梅
《候鸟的勇敢》
就着小酒喝羊汤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灯下漫笔

运载灵魂的马车

♣ 王太生

我到山里去,要徒步走到一个古村,几个人走了七八里,快走不动了,这时候要有一辆马车经过就好了,给那个人几两银子,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关于读书与旅行,美国作家狄金森有一首诗:“没有一条船能像一本书,使我们远离家园;也没有任何骏马,抵得上欢腾的诗篇,这旅行最穷的人也能享受,没有沉重的开支负担;运载人类灵魂的马车,取费是何等低廉。”

读书之后去旅行,看不一样的风景,是想走几条梦里想走的路。

范公堤,由我所在的城市,东行百余里,有段古海堤,为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有一段国道原是由范公堤改造而成,后来国道迁址拓宽,不少地段已离开了古堤,不过在一个古镇仍保存有残段,我想坐马车,在古海堤上走走,虽然沧海已远,潮音消逝,听一听林间鸟语,洗碌碌尘肺。

“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在古人眼中,山阴道与钱塘西湖同属清奇。鲁迅先生在《好的故事》中写过:“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我一直对山阴道神往,想坐马车走一趟,观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站在山阴道上,隔着青山,向林木深处的几座古墓,遥遥作揖。

想象着我坐马车走在唐朝的垂柳深处,一面小酒旗在风中招摇。山岚月光洒落在鸡毛小店里,桌子上摆过什么菜,杯中溢过何种酒香?我在小酒馆会遇见什么人?又找到怎样的痕迹?这些都不重要,还是那逾过千年的朴素情怀让人难忘。

冷动力时代的交通工具。若遇上好天气,牵马驾车,让灵魂随时出发。一路之上,可以看到有人独走,有人结伴而行。

春天的神游,有好多景可赏,最文艺的出行方式,是坐着马车在乡村看风景。坐马车,它价廉,想快则快,想慢则慢,可以吹风,经过的地方,路遇一农家小馆,走进去点几个菜,吃过后,打个饱嗝,说走就走。

可以设计这样的行游线路:先去一个河湾,看一片活泼泼向河心伸展的油菜花,每年油菜花盛开时,农家的金黄地毯铺堂屋,村庄与树显得特别静,中午在小镇上吃饭,点一道正宗的红烧小公鸡,饭后去看宋代的古井,汲至今还鼓涌着的清冽之水,烹一壶茶,回程时顺便去拜访一个朋友。

谷雨天,清亮的早晨,二三好友,在雨中出行,最幸运能遇上这样一驾马车,天空中那片谷子的雨云,将隐隐后退的谷物、桥、树和房子,点染成一片迷蒙。

谷子的“谷”,细雨的“雨”。微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到谷物和雨在这个季节的形状。麦地生青芒,像古戏里一个武生的胡须,在雨水的浇灌下旺盛生长。

在摇晃的车上还可以遇见一畦豌豆花。豌豆花,朴素而好看的花,麦田青芒,一弯野豌豆,牵藤攀缘,触须漫爬,只看得那紫红的花,似蝴蝶,在风里飞啊飞,飞不动了就栖在叶子上,翕合着花翅膀。

朋友在村口已等待多时,桃红柳绿的村庄,他的家在村子深处,身边站着一条大黄狗在夹道欢迎。

坐马车,有半日看尽乡间花的野趣。这辆车不是某个人的专车,也不是用来载客的,只能路遇,捎带一段顺风路,看一段路上的小风景,看山在移,水在流,看到一棵古树,却始终与它保持一段距离。

能够同坐的人,都是一些手足砥砺、趣味相投的人,听着耳根呼呼生风,头发飘飞,这样的人要求不高,神态谦卑。

那辆运载灵魂的马车,在阡陌上辚辚而行,马踏飞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