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中流击楫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放提升“国际范” 创新驱动活力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放提升“国际范” 创新驱动活力增
航空港物流
裕鸿世界港生态廊道
台湾生物科技园
综合保税区申报大厅
郑港六路南水北调工程

因为开放,郑州由“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因为创新,郑州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建设成效显著;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三条“丝路”舞动全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全省得分位列第一……今日之郑州,正不断开启开放创新“融合”发展新时代。

国际枢纽地位大幅跃升

5月10日,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在郑州举行,阿里巴巴、腾讯、易贝、亚马逊等海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纷纷赴郑参会,郑州再次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境界。

在家门口就能“买全球、卖全球”,得益于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以郑州—卢森堡航线为主的“空中丝绸之路”、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的“陆上丝绸之路”和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的“网上丝绸之路”,三条“丝路”的协同发展,为郑州开放发展史上写了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郑州机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主要城市以及连接温哥华和迪拜的航线网络,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高地。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快推进,构建了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国际航空货运系统。郑欧班列位居全国前列,自2013年7月18日开行首班班列到2018年6月28日,郑欧班列总累计开行1305班,合作的国内外各类企业近千余家。目前,郑欧班列已实现每周“去八回八”常态化运营,货运总量和满载率、境内外集疏分拨范围均居中欧班列前列,实现了多口岸出境、多目的地到达、多货源地集聚、多联动方式运行。

每天,位于郑州经开区的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近20个国家的2000多种优质商品,通过跨境O2O自提模式,实现产品与境外同步、同质、同价,让消费者纷纷鼓掌叫好。

向“买全球卖全球”目标不断迈进,郑州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跨境电商“郑州模式”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走在了全国最前列。目前,我市正积极谋划推动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高标准建设中大门、世航之窗等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等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郑州跨境电商发展未来可期。

大口岸带来大发展,口岸经济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把口岸建设作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举措,口岸体系初步形成。汽车口岸、肉类口岸已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郑州已成为全国进口量最大、货源国最多、品种最全的内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27日,河南卢森堡中心在郑东新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联络世界的“国际客厅”,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高端专业涉外服务,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和河南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意味着郑州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地位初步确立,国际化服务能级不断跃升。

积极引进国际办事机构,2017年8月,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EUCNC)河南代表处落户经开区,成为落户我市的首家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 2017年9月匈牙利国家贸易署驻郑州代表处顺利入驻国际陆港,成为我省第一家外国政府驻郑办事机构……郑州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

金融领域不断拓展。浙商银行入住郑东新区,我市成为全国第11个集齐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城市,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6位。今年1月,德勤中国与郑东新区管委会签约,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齐聚郑州。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郑州首次进入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十强”,同时郑州金融年度指数增速全国第一。

科技教育医疗领域不断突破。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共建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郑州分所;郑州中以科技城等5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顺利进展。举办了中美中学国际教育发展论坛、中部六省中学生领导力大会等活动。80%的市属三甲医院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院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双创”结出累累硕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郑州这座城市始终洋溢着强烈的创新气息。

近年来,郑州始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大幅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集聚能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郑州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统计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市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88项,占全省的57.7%,其中,获一等奖11项,占全省一等奖的78.6%。前10个月,全市专利申请量33250件,同比增长29.6%;专利授权量17845件,同比增长12.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保持一座城市拥有持久竞争力的秘诀是人才。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从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征程中,郑州市将人才引进培育的重点定位在具备海内外创新创业经历、国际化视野和持续创新力,具有国内外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成果的人才。

广纳贤士,郑州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为着力打造引才育才的政策优势,我市制定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出台30条“含金量”十足的广纳人才普惠新政,堪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放大,人才政策成效初步显现,今年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郑州大学工作站,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34个,两年来累计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35个,其中,两院院士14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52名,长江学者7人,呈现出行业知名度高、产业融合度高,成果转化能力强、项目带动能力强的“两高两强”态势。

竞争永无休止,未来取决于当下。因此,郑州聚焦下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手机)、超硬材料等产业稳居国内前列,跨境电商领跑全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蓄势待发。

根据规划,力争到2025年,我市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聚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培育一批居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新兴产业,创造一批引领全国发展趋势的自主创新成果,形成较强的全国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政策先行先试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形成国内一流的政策先行先试区域。

本报记者 张倩 王红 文 丁友明 宋晔 唐强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