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书“五贵”
钱穆与书的故事
毕业季 校长说
盛夏 寻一份清凉
曾国藩为何要戒多言
把岁月写在荷花上
洞房文化的来由
悬泉置遗址存有我国最早环保法
防脑梗 关注动脉粥样硬化
3D打印眼角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悬泉置遗址存有我国最早环保法

李 婷

文化中国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遗址。它位于甘肃瓜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南依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时瓜州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东去安西60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悬泉汉简的时代上限始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西汉、东汉,下限可至魏晋时期,前后延续近400年之久。

悬泉汉简出自交通驿站,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记载了两汉丝绸之路的盛况。当时的道路交通、路线走向、沿途驿置、城镇村落、民族风情等,以及西域30多个国家同中原王朝的来往,西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经济文化交流,都在悬泉汉简中有生动翔实的记载。

例如,遗址中发现的墙壁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为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甲子朔丁丑(5月14日)由王莽奏呈、以太皇太后名义颁布的诏书,主要涉及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安排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禁令,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

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纸张,其中的10余张上有墨书,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遗址中还发掘出目前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私人信件——《元与子方帛书信札》。

摘自《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