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香山上的白居易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
当兵的历史
《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 真实记录百年生活场景
节日(国画) 贾发军
不到潇湘岂有诗(书法) 窦效民
点灯会客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

♣ 郑学富

古代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唐代开始用泥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 宋代诗人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在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又称为“榜贴”。宋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说:“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到了宋代仍然使用金花帖子,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有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 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 ,其家居昆山黄姑 ,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明清朝以后,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

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写具体内容。《云麓漫钞》记载:“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乡试中举的通知书相应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三代姓名。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使》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排上一桌,赏些酒喝。中榜者收到榜贴或喜报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以此炫耀一番,光耀门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