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马匏的隐喻
乡村月夜
草原七月(国画) 吕红梅
天使之歌 —— 献给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武则天
湖畔小聚 (摄影) 苗 青
夏日扇趣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月夜

♣ 石广田

雾霾散去,一轮明月挂在中天,皎皎的月光洒满窗外。几个孩子在楼下嬉闹,传出一阵阵欢笑,把我带到儿时月夜的回忆里。

“月明地儿,打光棍儿,谁家的小孩儿来玩会儿……”吃过晚饭,我们奔出家门,聚在十字街头,大声吆喝起来。叫喊声充满了巨大的魔力,不管村南还是村北,村东还是村西,一个村子的小伙伴儿都被召唤在一起。待在家里有什么意思呢?听收音机吗?大概只有特别内向的孩子才会那样做。人到得差不多,游戏就开始了。五六岁的孩子玩“星星过月”“老鹰捉小鸡”,七八岁的孩子玩捉迷藏,十多岁的孩子玩“跳马鞍桥”“斗鸡”“鸡鸡翎砍大刀”……有时候,大孩子也会驮着小孩子一起玩“人马大战”。

“鸡鸡翎砍大刀”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一二十个人自愿分成两组,各自手拉手组成两道人墙,隔着十多米远一唱一和地“挑兵挑将”。

喊完唱词,开始挑人闯关。被挑中的人站在队伍前面,低头弯腰飞速向对方的人墙冲过去。如果冲开人墙,就可以从冲开的地方挑一人回到自己的队伍;如果冲不开人墙,就留在对方的队伍中。如此往复,直到一方剩下一个人,游戏无法继续进行才能分出胜负。

大人们也凑着月光到十字街闲聊,男人一堆儿,女人一堆儿。他们一边聊,一边注意着玩耍的我们,如果有人闹矛盾,他们就会立即上来劝解。等我们玩累了,就围着他们求讲故事。故事有《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封神演义》等片段,也有仿照戏曲情节改编的不知什么名目的段子,听得多了就觉得腻歪。不过,那个叫作“大瞎话篓”的街坊叔,讲的都是他在大城市打工的新鲜见闻。比如他说,他们给一家城里人做床,那户人家很看不起他们,让他们很窝火。做好床临收工,他就把一只床腿锯断,再用钉子钉上。“哼,要是他们敢在床上瞎折腾,非得掉下来……”讲到结尾处,他“哈哈哈”地一阵得意地狂笑,震得手里的烟头在月光里划出一道道圆弧。母亲不让我听他讲故事,说他净讲瞎话,还讲“骚狐话”,对小孩儿不好。

“大瞎话篓”的故事不能听,就听那个被地雷炸瞎了双眼的街坊爷讲鬼怪精灵。这样的故事很吓人,却百听不厌。比如他说,有两只兔子,一只叫“千年黑”,一只叫“万年白”,都很厉害,会把人往迷路上领,回不到家。要是遇见它们可不能打,打一下,一只就会变成两只……多得数也数不清。再比如他说,野地里的“鬼火”就是野鬼的眼睛,人根本撵不上。他眼睛还没瞎的时候,有一回夜里遇见了鬼火,就倒穿着鞋去追,追上了,用脚狠劲儿一跺,乖乖,就是一块瓦片儿。听完他的故事,仿佛那些鬼怪精灵无处不在,回家路上一溜小跑,眼睛也不敢乱看,生怕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

我们就在这样的玩耍和故事里慢慢长大。月亏盼月圆,月圆盼月亏,直到十多岁时村里有了电视机,月夜的村庄才慢慢变得平静起来。

如今的乡村月夜,已少有人在意了。孩子们不再聚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大人们也不再聚在街头闲聊、给孩子们讲老掉牙的故事,人们躲在屋子里各看各的电视,各玩各的手机,从前的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明月皎皎,再也照不出旧时景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