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焚琴煮鹤
乡村素描
青葱岁月(国画) 袁汝波
星光下的母亲
《你喜欢,不如我喜欢》 一部女性独立成长的镜像
垂钓者 (摄影) 苗 青
听泉不过田水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纪公之死重于泰山!

结束纪公庙的游览,缓缓走出庙门,呆呆地站在一片桐树林下沉思遐想。

南面不远处,就是潺潺流动的索水河。不知道这历史悠久的河流可曾记得那夜半升腾冲天的火焰?答案不可得。但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汉将军纪信英勇献身精神的崇敬之情,她该是尽收眼帘,记在心间的。

索水河畔,那个浴火永生的男子,2000多年来,该永远鲜活在索水河清澈的水流中,一如我们对汉忠烈纪公的世代敬仰!

通济渠,贾鲁河上的一段辉煌

公元605年3月开始到8月结束,短短的171天时间,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通济渠修建疏浚完毕。

这么宏大的工程,这么短的时间,该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是谁有这么大魄力主持修建了这项利在千秋的工程?是他,隋朝美男子杨广。

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美恣仪,少聪慧”。就是这位玉树临风的美男子,凭着聪明的头脑,用计谋将他的哥哥挤下太子位,得以千年老二荣登帝位,成为一国之君。他35岁登基,50岁被叛军缢杀。计在位15年,在皇帝行列里不管是在位时间还是生存的年纪,都算得上不长不短,只是死的方式令人叹息罢了。

通济渠又叫汴渠、汴河或御河。在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3月动工,同年8月开通,仅用171天。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起源于洛阳西,以洛水和谷水为水源,分别流经洛阳南部,偃师东南部,最后流入巩义市洛口,并由此汇入黄河。东段从板渚(今荥阳西),引黄河水循汴水东流,到浚仪同古汴水分离,折向东南,流经今河南陈留、杞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过安徽宿县、灵璧,而后到江苏盱眙北进入淮河。这条沟通洛阳与淮河的通济渠全长近1000公里,而通济渠东段就达600多公里,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

通济渠开通后,古汴水的航运和水利功能部分被通济渠所代替。原因是古汴水和泗水的河道弯多滩险,而通济渠是人工开挖的河道,路程近且安全,所以就取代了汴水的航运优势。

通济渠,(唐宋改称汴河)的建成,对隋唐五代以及北宋的经济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可以说,这条渠道是唐宋王朝的生命线。

到了南宋王朝,不断遭到北方金、元的威胁,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达成和议,以淮河为界,淮北属金人,淮南则归南宋,金人无暇也无力对汴河进行疏浚和管理,黄淮之间昔日无比繁忙的汴河,逐渐废弃,连河底都盖上了房子,种上了麦子。现在从商丘经永城、宿县、灵璧、泗县的公路,就修在昔日的通济渠上,530余年的汴河的繁华只能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中了。

通济渠上游的渠道依然大致沿袭贾鲁河故道,加深加宽而已,只是到开封东后才脱离汴水重新开挖了新的渠道。

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它们分布在8个省市的31个遗产区,涉及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而郑州北的两处遗址赫然在列。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包括通济渠索须河段和通济渠惠济桥段。通济渠索须河段为现状河道,西自丰硕桥,东至祥云寺村与贾鲁河交汇处,长约16公里,目前仍承担着郑州城市泄洪排涝的任务。通济渠惠济桥段经考古调查和局部试掘,确认埋藏于地下的河床、河堤遗迹基本保存完整。现已探明的河道北起东孙庄村东侧黄河南岸大堤处,南至索须河段丰硕桥处,全长约4公里。除惠济桥处尚保留一段河道外,其余部分均已埋于地下。考古勘探显示,地下埋藏部分运河故道宽150到220米,两侧断续保留有河堤,经勘探河堤顶宽4到6米,底宽8到12米。

有人戏称,如果站在郑州北郊的惠济桥上或者索须河丰硕桥至祥云寺村河段旁,就有机会目睹杨广下江南所乘的龙舟浩荡而过。杨广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几乎相当于今天的豪华客轮。而且杨广每次出行都要带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以至于船队长达二百余里,可谓是高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多么奢华多么排场的出游啊!所以看见的人一定是幸运的,只是要穿越回1400多年前!

蒙曼教授说过,尽管隋炀帝杨广的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发动战争祸国殃民罪在当代,但是他开创科举考试修建隋唐大运河利在千秋,就使得这美男子50年人生功过大致相抵,成为暴君而不是昏君。只是因为隋朝很快灭亡,后世的史书记载多有贬义,才使得人们对隋炀帝看法颇有偏颇。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后世人等,当你走过通济渠的时候,当你看到大运河功绩的时候,当你回忆起贾鲁河历史悠久的时候,不妨在心里对那个一直背着荒淫无耻祸国殃民恶名的美男子杨广,生出由衷的敬意来,一点点就行!

贾鲁河神栗毓美

在河南周口扶沟县城东风景旖旎的贾鲁河西岸,有一座不大的庙宇三官庙。供奉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人们敬奉天官,因为天官可以为民赐福,人们敬奉地官,因为底官可以解除困厄,人们敬奉水官,因为水官可以赦免罪恶。如此看来,人们供奉三官当为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在这座不大的三官庙中除了供奉三官外,还敬奉有清代西华县令栗毓美和其夫人。栗毓美被后世民众奉为水大王,其夫人被奉为大王奶奶,百多年来拜祭供奉不断。

扶沟县修庙供奉西华县县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头说起了。

栗毓美(1778—1840年),山西浑源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拔贡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迁任河东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河务。栗毓美一心为百姓着想,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清正廉明,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清官好官。著有《栗恭勤公砖坝成案》一书,被奉为治河经典之作。

18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