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座霸”难治 是有法不依还是执法不严
“公私”不分 吃“恶果”的可能是每个人
打赏悲剧何时了
私房菜
画好人生的“九百个方格”
“0”分通报 启示背后的危机
抓阄
新闻传播中不能缺少充分的背景信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闻传播中不能缺少充分的背景信息

近日,一家3口赴瑞典旅游被当地警方从酒店赶出,拉到几公里远的郊外路边的新闻刷暴了新媒体。起初,人们看到一家人被扔在马路上,老母号啕大哭的镜头,国人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在网上留言,大骂蕞尔瑞典,无视人权,粗暴对待我们中国人……

然而,随着该事件信息的不断披露,有人说,这一家人,提前十几个小时到达酒店,想提前入住遭拒,随后又提出要在酒店大堂沙发上临时过夜,再次被拒后与店方长时间纠缠,被店方报警,于是被当地警方处治。当然,还有人说,这事并不简单,还有更多内幕……

对此,网民们掉转枪头,把矛头指向这一家人,纷纷指责其不守规则,想占便宜,把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国外,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云云。

舆论怎么这样?先是一种声音,接着局面反转,同时出现另一种声音,难道网民们都是变色龙的后代?

其实,非也!这都是新闻发布者信息发布不全造成的。

众所周知,一则新闻事件的发生必有其前因后果。因此,新闻学上,就谆谆告诫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既要讲清新近发生的这件事的现实情况,还要讲清该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就是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如果发布者发布一则新闻,不讲背景,人们就失去了判断它的标准,自然也失却它的价值。比如:前不久发生的昆山防卫事件,如果我们只报道骑车者拿刀捅杀被杀者,不用说,这就是故意杀人。可问题的前提是,骑车人在无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杀者先是把车开到慢车道,无故对骑车人暴打,随后还不解气,竟然跑回车内,取出随车携带的管制刀具,将骑车人连砍数刀,最后是被暴打的骑车人捡起施暴者掉落的刀具,奋起自卫,才将施暴者杀死。这中间,就涉及报道的前因后果。如果没有前因,也就是此事件的背景,那么,只看后边的行为结果,人们是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自然,法律得出了公正的结论。这就是交代背景的必要。

可在现实中,由于站位的不同、利益的各异、价值观的不一,有些新闻的发布者,往往在背景的发布上大做文章。有的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事实,故意忽略当事事件发生的背景;有的则发布对自己有利的必要背景,而对自己不利的背景不作充分的介绍,有的甚至对背景加以掩盖,以致造成广大网民的误读误判,进而形成错误的舆论。本文开头提到的事件,前后舆论不一致,不能说和背景信息披露不够没有关系。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中背景信息的披露何其重要也!

不过,话说两头。对广大的受众来说,在网上发言也要慎之又慎。不能一看到一则新闻,不管自己掌握多少真相,就马上提抢上阵。有道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的话,有五分的证据只说一半的话。如果不是某件事的亲历者,不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就不要乱说话,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当然,对于发布者而言,发布新闻一定要客观,忠于事实,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只发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故意掩盖事件的背后事实,否则,到头来,一定落得个误人害己,特别是信息时代的今天,任何想掩盖事实的企图终究是徒劳的。

总之,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请新闻的发布者,在新闻发布时,切勿忽略必要而充分的背景信息。 申一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