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九月九日眺山川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桥一路总关情
“二七”情结伴终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桥一路总关情
——访郑州“四桥一路”建设者魏深义

在郑州城市建设历史上,河医立交桥、大石桥、新通桥、紫荆山立交以及金水路西段高架路(简称“四桥一路”)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项工程创6个多月建成超过11公里高架桥的施工速度纪录。

人称“常胜将军”的魏深义,当时担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四桥一路”高架引领郑州进入立交时代,其创造的施工速度也成为郑州筑路架桥史上一个传奇。

罗布泊无人区待过25年

1949年出生的魏深义,是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1968年,他从军去了新疆罗布泊。此后的25年,他在罗布泊参加了11次核试验施工任务,从一名普通战士干到团长,再到副师级干部。正是在罗布泊时期的施工经验为后来“四桥一路”建设组织打下了基础。

1992年10月,魏深义由部队转业到郑州。1993年1月,他正式到市建委上班,担任副主任。1994年6月10日,“四桥一路”正式开工,他担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

背水一战建设“四桥一路”

魏深义回忆说,“四桥一路”要求总工期 200天,比正常工期缩短了一年半,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背水一战。

“四桥一路”总长11.5公里,桥体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北京的一个搞工程建设的老乡问多久修好?他说6个月,人家不信,说是吹牛。”魏深义的老伴回忆。

“这项工程创造了四个第一。一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融资模式开先河。全市人民做出很大贡献,大车收1800元,小车1200元,摩托车300元,收了约4个亿,偿还修路贷款。二是河南第一次在地面上建立交桥。国家当时还没有公布相关定额造价标准,我们去外地考察后自己拟定。三是立交桥建设工期创造了高架桥施工速度纪录。四是在郑州首次形成大型工程建设一整套完整施工组织方案,一直沿用至今。”魏深义说。

尽管已经过去24年,魏深义仍能清晰回忆起当年的施工组织办法:每天一次碰头会,大家把当天工地上的问题和困难都说说,现场解决,不解决不准下班;每周一次讲评会,市领导亲自参加,干得好表扬,干得不好批评;每月一次总结会,把施工中好经验总结出来,推广应用;每季度一次表彰会,对施工完成好的单位实施重奖,大桥奖励12万元,小桥奖励7万元,这在当时是破纪录的。

每周回一次家仅为换衣服

“那段时间哪见他回过家啊!即便一周回家一趟,也就换换衣服后接着去工地。”提起“四桥一路”建设,魏深义的老伴说。

“那时候刚到地方,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可靠不可靠,心里没底。”魏深义说,自己经常半夜要去现场察看,因为工人是三班倒昼夜不停浇筑施工。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四桥一路”的质量经受住了考验,通车以来从未出现过大问题。

“四桥一路”建设位于当时为数不多的交通主干道上,施工不能占用道路太长。为避免影响沿线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工期要求特别紧。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工程机械和预制技术,魏深义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学到的协调作战、大兵团作战本领,靠人海战术,最终把两年的工作量压缩到200天。“四桥一路”于1994年12月30日顺利建成通车。为此,市委、市政府给他记了一等功。

魏深义表示,有幸参与“四桥一路”建设,感到很欣慰。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从没有一座立交到建成“四桥一路”,再到如今全城高架快速路系统、绕城高速上20多个出入口,方便了市民,增辉了城市。面向未来,他祝愿郑州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早日实现。

本报记者 黄永东 曹婷 文

李焱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