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九月九日眺山川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桥一路总关情
“二七”情结伴终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情结伴终生
——访郑州二七纪念馆原馆长陈素秀

“没到过二七塔,就等于没去过郑州”。作为郑州市无可争议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成为外地游客到郑州后游览的首选之地,而做过21年郑州二七纪念馆馆长的陈素秀说,二七塔已刻进了她的生命里。

“二七”情结伴随一生

出生于1949年的陈素秀,是在二七纪念塔附近长大的。“在我小时候,二七纪念塔还是一座木质塔,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到塔上玩,这成为我童年时光的温暖记忆。”陈素秀说,她生于二七、长于二七,从孩提时代到耳顺之年,她在二七纪念塔附近度过了整整60年人生时光。

陈素秀介绍,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造的,前身为“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管理处”,1971年前还是一座木质纪念塔,而如今的纪念塔在1971年7月1日动工,同年9月29日落成。

陈素秀从小的生活范围就是以二七纪念塔为圆心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活动范围在纪念塔周围两公里之内”。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1984年,陈素秀真正走进了二七纪念塔——她被调到郑州二七纪念馆做馆长,之后,便在这里燃烧了整整21年的青春岁月。

让“二七”精神深入人心

调入郑州二七纪念馆工作的陈素秀,深知郑州人浓浓的“二七”情结,更是非常了解二七纪念塔对于郑州来说意味着什么。“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造的,作为党领导下铁路工人运动的见证,她是我市重要的宣传窗口,也是外地游客到郑的必去之地,把她建设成为革命纪念馆,让她发挥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有的作用是我多年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更多走进这里的人能了解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城市精神。”

“大家都知道郑州有个二七纪念塔,但不少人对于其历史意义、蕴含的城市精神等却是知之不多。”陈素秀说,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徽章,而“二七”大罢工所蕴含的无私无畏、团结拼搏、追求正义、自由平等的精神,更是构筑了郑州人独特的精神品质,在当下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纪念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为了让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活起来’,二七纪念塔打造了一支省内一流的讲解员团队。”

陈素秀说,郑州二七纪念馆是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河南省六部委联合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除了馆内“二七”大罢工的常设展览,二七纪念塔还举办了众多以革命教育为主题的临时性展览,并不定期组织讲解员进学校、乡村进行宣讲,让“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二七”精神深入人心。

文化助力城市绽放新光彩

退休后,陈素秀便搬到上海生活,虽已远离故土多年,她却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每次回郑州,她都会惊叹于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听闻当下郑州正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是感到欢欣鼓舞,而谈到对于未来的郑州,陈素秀也是饱含着深情的期许。

“我认为郑州的文化有看头、有做头,其中,商城遗址公园、郑州二七纪念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都是郑州最具城市特色的文化名片,应该想方设法让郑州的历史文化名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能对此进行更深入、多角度地发掘、建设、宣传、利用,一定会大大提升郑州的知名度,助推郑州走向世界。”

在陈素秀看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内蕴文化根底,才能永葆生机,郑州作为拥有3600年历史的商城,蕴含着深厚多彩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这些先人留下的、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会使郑州这座繁荣、厚重的古城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