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聚焦首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家1/2018-11/05/05/20181105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汇集智慧之光 点亮城市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要顺应大势补短板
以城市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社会基础设施 促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 中心经济高地
郑州美景如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社会基础设施 促中心城市建设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秉文

“郑州的市政基础设施很好,但医疗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来提升城市承载力与群众幸福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秉文开门见山地说道。

郑秉文表示,论坛期间,中国社科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第一部“郑州指数”。这部“郑州指数”对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做了梳理,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功能、原则等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评价体系。“郑州指数”显示,郑州在交通、贸易、信息等指标里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对标“借鉴城市”“追赶城市”“合作城市”和“潜在竞争城市”所处的层级和位置时就会发现,郑州在科技、对外交往、文化、教育等方面低于其他对标城市。如果将一座城市的基础建设简化为“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部分的话,“郑州指数”显示,郑州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强项,相较而言,“社会基础设施”是短板。

郑秉文认为,郑州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享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例如,在医疗健康设施上它有亚洲最大的医院、在文化遗产上有全国最多的“国保”“省保”和“市保”的名胜古迹和项目、在对外交往史上有全国“第一义城”的美誉等等,但很显然,这是“天然”的优势还应继续发挥出来,在健康医疗和高等教育等领域不应简单追求数量和规模,还应注意提高其品质,引入外部优质资源,补上 “社会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