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栏目记者 陈 茜 新闻:日前,工信部组织对48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情况通告,通告显示,发现违规软件53款,12家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信息保护上存在问题。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并已责令下架。 似乎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恶意软件就随之“应运而生”,手机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而恶意软件的强行捆绑、恶意“吸费”等功能也在“壮大”,有时候用户根本无法正常删除,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烦恼。虽说从2015年以来,政府部门多次整治,力度也不啻于这次工信部的曝光与下架,但是,究其根本原因,为何仍屡禁不止?仅仅下架能“治根”吗? 恶意软件之恶在于偷跑流量、传播病毒、泄露消费者隐私……甚至可能还会不知不觉地花光手机话费。在这次被下架的软件中,虽然种类繁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比如游戏类和功能性软件。这些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比如会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名字或者制作比较精良的画面来吸引消费者,这让很多没有防备的消费者会忽略恶意软件的危险性。 此次工信部通过下架恶意软件来保护手机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值得点赞。但是追溯其源头,恶意软件的背后也存在着所谓的产业链,如果不砍断这个产业链,恐怕恶意软件还会“春风吹又生”。其中,应用商店就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我国的应用软件环境中,软件下载渠道繁多,这就导致监管部门没办法更好、更细致地监管,造成监管困难,而绝大部分恶意软件是从这些商店里下载的,作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应用商店的制约,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质量评估,确保上架的软件都是安全有效的。 而作为消费者,首先要做到不乱装应用软件,其次,如果下载手机软件,应从系统商的大型官方市场、大型渠道和手机厂商的官方市场下载。此外,给账号设置一个独一无二的复杂密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手机设备的安全性。恶意软件让人深恶痛绝,只有把控好从上架到下载的每一环,才能还用户一个绿色的使用环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