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住房三级跳
金秋十月(摄影) 朱增昌
植物比人明澈
香甜红薯暖冬天
秋 韵(国画) 蔡卫星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启事
刘邦纳谏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刘邦纳谏

♣ 卞 卡

在我国历史上,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且当了安徽泗水亭长。这是一个“芝麻粒”一般大小的官。当时秦暴政无道,他带众人服徭役,中途遇雨阻碍前行,掐算日期不能按时抵达服徭之地,按秦苛政严法,必将引杀身之祸。在此生死攸关之际,权衡再三,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毅然斩蛇起兵,开始兵刃生涯。经过数年刀光剑影,胜者为王,建立汉朝,并尊为高祖。

在这个过程中,群雄蜂起,其中最为强势者如西楚霸王项羽等,因而刀兵相向中,演绎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争斗场景,为历史留下许多兵家斗智斗勇的经典故事,而今荥阳境内广武镇的“汉霸二王城”遗址,就是当年刘邦和项羽以“楚河汉界”相对峙的佐证。

客观地说,刘邦并不事诗书,或者说就是一个“粗人”。然而难得的是,他的麾下却多才俊,刘邦又知人善任,他同他的“幕僚”同心同德,运筹帷幄,为刘邦节节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纲鉴易知录》有这样一段记载:乙未(前206年)冬十月,刘邦至霸上(今西安市东),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将封皇帝玺、符、节系在脖子上,降于轵道(驿亭名,在今西安市东北)旁。秦暴政惹众怒,子婴降。依刘邦对秦暴政的憎恶,他完全有理由将子婴处死,而且会得到诸将的赞许。不料,在这关键时刻,刘邦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遂将子婴以属吏对待。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刘邦是个豁达大度、宽厚爱人之辈。之所以能如此处置,其背后显然有“高人”指点,或因受智囊人士处事方略的熏染,使他能这样决断。

另据《纲鉴易知录》载:刘邦入咸阳后,随即废除了秦的严政苛法。然而,没想到的是,既入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务;萧何独先入收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显然,这不仅是抢占金银财宝,以萧何之见,还要掌握秦的全部人口、要塞和边界,以图掌管秦政全境概貌,是否另藏其他野心,如果往深处说,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沛公刘邦呢?不知是一时糊涂,还是物欲、色相显露,到秦皇宫后,但凡“见秦宫室、帷帐、宝货、妇女,欲留居之”。也就是说,要将这些金银财宝和女人全部占有。废秦苛政,朗照天下,本应是刘邦起兵的初衷,见财面色而掳之,显然有悖于原旨。面对这种情形,大臣樊哙有点看不下去了,壮着胆子对刘邦谏曰:“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不料刘邦却听不进樊哙的忠言相劝,依然故我。谋士张良有点着急,决定再行劝助,于是对刘邦曰:“秦为无道,故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我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听哙言。”

话说到这份上,且是二位大臣的肺腑之言,殷殷劝助,刘邦不得不思量,仿佛也从中悟出了斤两,遂放弃原来的作为,还军霸上后,悉召父老豪杰谓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秦民大喜,惟恐沛公不为王。至此,刘邦所想和作为转了一个大弯儿,放弃的和得到的,显示出天壤之别。

刘邦纳谏,民心向归,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又有麾下良臣的智多谋广,最后垓下之战,让孤傲自负、刚愎自用的项羽身处四面楚歌之境,无奈中上演“霸王别姬”悲剧,自刎于乌江。刘邦则旗开得胜,在回故乡同乡亲豪饮之际,放声高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破秦灭楚成帝业,在位12年,62岁驾崩。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使大汉王朝在我国历史长廊中占尽一代风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