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拖垮你的“穷人思维”
寻找点金石
地球自转六年一“减速”
牙痛原来是它们惹的祸
避开按摩三误区
冬天警惕“暖气病”
林则徐一字诲人
民国吃货
被妖魔化的食物
人造雪景是怎么来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林则徐一字诲人

林则徐有个外甥,叫沈葆桢,是其六妹林蕙芳之子。林沈两家都曾居住在福州,来往很是亲密。

尽管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偏矮,小时候常有病,甚至“屡濒于危”,但好学多才,室名“夜识斋”,尤其工于书法,笔意苍劲,法度谨严,间作山水,深得林则徐的喜爱。

在沈葆桢12岁那年,林则徐看好了外甥的德才与前程,决心把自己才貌双全的女儿林普晴许配给沈葆桢,于是定下了亲上加亲的娃娃亲。

林则徐没有看错,后来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要职,特别是在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和建设台湾时,都颇有建树。

沈葆桢经常得林则徐的指点,包括在诗词方面。有一次,他月夜

饮酒,来了诗兴,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年轻气盛的沈葆桢很是得意,便拿去请林则徐欣赏。

林则徐看后,思考片刻,拿起笔将“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林则徐的修改与教诲,让沈葆桢佩服不已。因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满足现状的心态变成了壮志凌云的意境,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此后,沈葆桢变得更加谦虚进取了。当然,林则徐的修改也有教导沈葆桢正确看待明清两朝之深意。

摘自《沈阳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