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大河奔流开新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河奔流开新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河奔流开新路
京广高铁
智能手机生产线
航空物流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机

改革开放四十年,郑州由黄河之滨一个普通小城,崛起为今天的现代化都市,阔步闯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郑州经济总量连翻数番,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强。

今日郑州,“米”字形高铁雏形已现,空中、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如火如荼,郑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儿日益彰显,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棋局。

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40年来,郑州经济总量快速飙升,综合实力今非昔比。

1978年,郑州市的生产总值为20.3亿元。40年后的今天,全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跃过9000亿元,直逼万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郑州发展注入了空前的活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郑州更是跑出了自己的发展“加速度”。继2003年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后,2006年突破2000亿,之后基本以两年一个千亿台阶的速度快速跃升: 2008破3000亿,2010年4000亿,2012年5000亿,2013年突破6000亿。从2015年以后,更是一年一个千亿台阶,2017年破9000亿,直逼万亿大关。2016年,全市财政收入首破千亿大关。

与城市发展同步,40年来,郑州人民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实现了生活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切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7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50元,较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306元增加35744元,增长117.8倍,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收入则从1978年的121元提高到2017年的19974元,提高164倍,年均增长14%。

钱包鼓起来了,人民生活也从单纯的过日子转变为享受新生活:吃饭重营养,穿衣讲个性,出行求方便,住房要舒适,保健意识强。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24973元, 较1978年的290元增长86.1倍,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从1978年的105元,提高到2017年的14849元,增长140倍,年均增长13.5%。

高质量发展步履稳健

与城市实力的节节攀升同步,经济发展质量也稳步提升。

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0.2∶63.3∶16.5。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3.8∶54.4,三产比重大幅高出一产、二产合计8.8个百分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郑州经济发展的车轮,已跨入新阶段,迈进新时代。呈现出一个三产带动,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协同拉动的新局面。

以新经济为代表,三产的带动作用异彩纷呈。

郑州已是“空中丝路”新的航空货运枢纽、世界货运市场重要平台;跨境电商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开行五年的郑欧班列,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依托空中、陆上、网上三条“丝绸之路”,郑州正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大棋局。

郑州被明确为全国十二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新郑机场客、货运量五年间年均增长16.6%、18.4%,“米”字形高铁加快成形。现代化国际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

一批郑州品牌也开始叫响于国内外市场,成为响当当的郑州名片。

2016年7月,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在郑州下线,标志世界异型隧道掘进机研制技术迈向新阶段。中铁装备集团由此成为引领全球异形盾构机研发的风向标。

2018年世界杯前夕,300余辆宇通客车驶往俄罗斯,穿梭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载着全球各地的球迷奔赴激情燃烧的世界杯的各个赛场。

伴随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正快速崛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已形成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全球智能手机集散中心,目前入区企业达192家,2017年手机产量近3亿部,全球每七部手机就有一部是郑州造。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突破3000亿元的主导产业。

政策优势再造新机遇

1978年,郑州的进出口尚为一片空白。1997年,郑州的进出口总额为3.4亿美元,2017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96.35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进出口额占到全省的七成多。

这些开放发展的成就,离不开郑州自身的努力,更是重大发展机遇带来的优势利好。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相继布局郑州,郑州国家政策叠加优势在全国城市中屈指可数,为城市插上腾飞的双翼。

今天的郑州,行进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昂扬进程中,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各项事业红红火火。

这里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全国普通铁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唯一的“双十字”中心。

新郑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客货运航线194条,覆盖了除非洲以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郑州—卢森堡每周18班全货机满负荷运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就喜人。

天上有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地上则有郑欧班列“陆上丝绸之路”。2013年7月18日,首趟郑欧班列开行。今天班列已实现每周8班去程、8班回程的稳定运行。五年来,郑欧班列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境内合作伙伴达23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达780多家。

依托中欧空中、陆上“丝绸之路”,郑州加速融入“一带一路”,位居2017年中国“一带一路”最具开发潜力城市榜第二位。目前,郑州已初步构建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体系,拥有10个进口指定口岸,成为全国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2016年底至2018年初,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齐聚郑州。这些世界500强机构迅速布局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郑州的市场潜力及含金量。

11月20日,中欧班列(郑州)运邮业务正式启动。郑州成为继重庆、东莞、义乌之后中欧班列的第四个、中部地区首个运邮试点城市。

11月23日,航空港再传重大利好:国务院明确支持郑州机场利用第五航权。被誉为“最具有积极实质意义”的航权,将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郑州的潜力有目共睹。2017年,5月在上海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郑州凭借综合交通枢纽、商业资源集聚度等,跻身15个“新一线”城市榜单12位;2018年,郑州排名升至第9位。

新机遇新作为,郑州踌躇满志、昂扬前行。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丁友明 宋晔 李焱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