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张富国 儿时的乡下,吃的东西少,总和饥饿相连。谁家结婚,常常倾尽几年的收成,置办彩礼和酒席,摆阔一下。婚期大多选在腊月,趁农闲,吃食也好保存。当然,这喜宴,一大锅油汪汪、热腾腾的熬菜不能少! 冬季,有的是时间,适合熬大锅菜,男女老少齐动手,炒煮烧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这菜,咸香鲜美,温和烂糯,自然老少皆宜。穷困的熬煎,教人懂得珍惜:仅有的食材,无非五花肉、红白萝卜、豆腐、大白菜、粉条、海带之类,全倒进大铁锅中,翻滚冒泡,热气腾腾,内心顿生暖意! 熬菜,求的是人气。大场院里,主家邀请的总管、账房、大厨、帮灶,任务一分,红纸一贴,一目了然。和乡邻一起,搬桌子,借凳子,齐聚院子,忙碌开来。择葱、剥蒜、择菜,切猪肉、泡粉条、炸豆腐,端盘子递烟,配席面把盏,各忙各的活,各做各的事。嘴上东一句西一句地拉着,手上一刻不歇。冬储的大白菜,好似随叫随到的贴身仆人,成了冬季农家最应景的美物了。主家提溜起一颗白菜,小心地剥去干叶。随后,猛搂最外的白菜叶,喊着“不可惜这一点儿,只要芯儿” ,待邻家大嫂“啧啧啧,浪费”的闲批一通,才面有愧色地捡起刚剥掉的白叶,抖掉尘土,喝一声,“洗干净,切细了,再下锅”。 大铁锅,扎在泥抹的大灶台上,旁边是风箱。软草引火,干柴加劲。最有威望的老汉,拉起风箱,偶尔拿火钳夹起炭灰,点上烟卷;“扑打扑打”的风扇又极速响起,火焰舔着锅沿,“呼呼”上窜。穷困中的进取,引爆了浓浓的乡情。十几米长的联案,帮厨一长溜坐齐,气势!手起刀落,案板上蒜片薄厚均匀,葱段白绿分明,姜末粒粒匀称,芫荽青青洒香,铺陈得齐齐整整。红白相间的肉片、肉末,拌成软和的几盆,或团成圆,或扯成条,在油锅里翻滚。冬瓜、土豆切块,粉条、海带泡软,炸好的豆腐块、丸子码齐,大酱、辣椒、粒盐备好。上天能赏赐的,全摆出来,所有的潦倒,一散而去! “大戏”可以上场了:打勺油试锅,烟气飘,火候到。再打几勺油,配好的花椒、辣子、葱段、姜末入锅,倒入肉片,一句“旺火”,老风箱叫得更欢。主厨抄起大掀狂搅,“加酱油”,油气腾腾的铁锅里,肉色黄亮。加开水,捂上锅盖,炖上十分钟,招呼帮厨“倒菜”,一盆一盆的油炸豆腐、白豆腐、海带、粉条、白菜,纷纷跌入滚烫的肉锅。主厨小心地翻,不时用勺抄点儿汤水,“加盐,上胡椒,点酱”。粉条、海带放到菜中间,炖到软烂。这熬,靠的是时间,各种食材,相互沾光借味,杂而不乱,多却不碎。“嘟嘟”的汤水,推着油亮的肉片,凝练了喷香,撒进村子,赶着乡亲集结。 按捺不住嘴馋,一声“盛菜”,大家“呼啦”聚集在锅边。主厨吆喝一声,“慌啥?舀热油,倒辣子!”一旁的大婶,把辣椒面倒进热油,瞬间,呛人的油泼辣子香气,飘满院子,人群越发不稳。倒是主厨的一句“别忘了礼数”,才提醒攒忙的:盛饭的盛饭,下馍的下馍,端盘的上菜,招呼好主家的亲朋好友,落座、开吃。筷子搅捞,咬着白馍,嘴角的油渍泛着光。外面寒风瑟瑟,里面吃得汗流浃背! 如今,一盆满满的熬菜,是家里聚餐的大菜:摆放席面中间,其他炒菜,如众星捧月。没有它,似乎有种遗憾。细细品来,穷困时,温饱赐予的丝丝慰藉,总会漾起暖暖的回忆!这熬菜,怕是最好的祭奠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