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世外桃源”
依山傍水(国画) 曾国荣
藏书与散书
草色清浅
钱塘湖春行(书法) 冯世洋
遥寄远方 (外一首)
那些朴素的生活片段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宋书恩苦笑说:“我还有脸回母校?至今,包括老师同学,我也就跟你自己有联系。高上,你一定不要向老师同学透露我的信息。这辈子,我无颜见母校老师同学了。”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再说你也没做什么,你该放下了。”

宋书恩再次摇摇头,苦笑了笑,说:“放下?我能放下吗?每每回忆起那个夜晚,我的心都会颤抖,放下?这辈子恐怕我都放不下了。”

在高上面前,宋书恩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在高中,除了云丽霞,他几乎没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而出事后的落差,更使他无地自容。内心深处,在他逃离后就与母校隔山隔水了,如果不是与高上的邂逅,这辈子也许真的会与母校和同学们断绝来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变化,他越来越感觉自己对母校的思念与牵挂是那么强烈。这时候,高上成为他与母校联结的一个纽带。

保持与高上联系,宋书恩还有一个想法,高上学的是中文,将来会分到与文学有关的单位。而自己喜欢文学,肯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与高上分手时,宋书恩拿出三百块钱,说:“马上要毕业了,事多,分配工作也需要活动吧,经济上有什么困难给我说。”

高上百般推辞,他跟宋书恩并没有太深的交情,怎么肯接受这样的馈赠。宋书恩一脸的真诚,说:“高中我就你这一个同学了,就算借我的中吧?”

如此,高上才收下钱,与宋书恩拥抱了一下,说:“老同学,不说了,我记在心里呢。”

后来,高上通过努力留到中北省省城,分到了新闻出版部门,为宋书恩帮了很大忙,成为他人生中的“贵人”。

22

1988年春节,宋书恩带着新婚不久的吴金玲回老家。作为新媳妇的吴金玲,肚子里已经有了宋书恩播下的种子,如果不是棉衣的遮盖,肯定会原形毕露了。

大年初一早起,在爹的带领下,宋书恩与吴金玲挨家挨户地给五服以内的本门自家长辈磕头。磕头的见面礼少得让吴金玲有点受不了,除了嫡亲的大爷、叔叔给了十块钱,其他的都是五块三块,好几家给的都是一块。宋书恩偷偷地告诉她,这是礼节,再少也得磕。

因为是新媳妇,婚礼又没在村里办,年轻人、半大孩跟了一大群。爹从沙源回来给爷爷奶奶说书恩娶了个好媳妇,爷爷奶奶就把这个信息在大街上广泛宣传。吴金玲就成了金马村新媳妇中的尖子,大家争先恐后来一睹她的芳容。

在围观的人群中,宋书恩再次看到了傻改柱和他的傻媳妇老七,大概是他们因为傻而没有心事,几年间模样几乎没变,四五十岁的人看起来还很精神。傻改柱拉着老七挤到吴金玲面前,仔细看了看,说:“就是不玄,怪好看。”

又说:“小三儿干啥都中,喂兔中,寻媳妇也中,寻恁好个媳妇,又抓住了。”

有人说:“改柱你还是个大伯哥哩,哪有大伯哥那样看兄弟媳妇的?”

傻改柱笑笑说:“我是个傻子,谁跟我一样啊。”

人群发出一片哄笑。宋书恩想,这傻改柱的很多傻话,听起来倒一点也不弱智,还蛮有些哲理。

爹对宋书恩说:“别看改柱傻,每年大年初一都知道领着媳妇挨家挨户磕头拜年,弄一大包核桃、糖果。”

正月初三,宋书恩在家里搞了一个小范围的同学聚会。中午,爹把酒席张罗好,马平川与邢梁早早地赶到。因为一个村,宋书恩对他俩的情况基本清楚。马平川从师专毕业,分到柳青县三高成了一名政治教师。邢梁在参军的第二年考上了军校,如今也毕业返回原部队,成了一名见习军官,过了见习期,就能扛上一杠一星的少尉军衔了。

焦楚扬领着媳妇抱着孩子来到宋书恩面前的时候,他大吃一惊。两年多点没联系,他连孩子都有了。

焦楚扬已经在乡政府办公室干临时工一年多了。因为他能在地区报纸上发点豆腐块火柴盒的新闻稿,加上还喜欢给市报省报写点读者来信反映当地的一些阴暗面,不光在全乡小有名气,也给乡领导带来了一些麻烦。党委书记一句话:这个年轻人会耍笔杆子,得把他弄到乡里来耍,不能乱耍。焦楚扬糊里糊涂就被“招安”了,在乡政府办为乡里唱起了赞歌,还兼写公文信息,再也不乱写读者来信了。

真正走向社会,在生活的压力下,同学之间逐渐减少联系,甚至断绝联系,是人生的大趋势。宋书恩这时候才意识到,友谊在生活面前真的太无足轻重了。

“焦楚扬,你太不够意思了吧?结婚生子都不给我说。”宋书恩把焦楚扬的儿子抱在怀里左看右看,“你不是比我才大一个月,结婚证咋领呢?”

焦楚扬笑道:“没领结婚证啊,这有啥奇怪的,咱这都这样,先举行婚礼,该生孩子生孩子,等够年龄了再去领结婚证。”

宋书恩又吃了一惊。他一直对自己结婚的年龄耿耿于怀,因为年龄不够几次推辞何玉凤提出的结婚要求。当初要是不顾及年龄跟她结了婚,哪有后边的移情别恋,或许也会像焦楚扬一样有孩子了。

穿着军装的邢梁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显得特别潇洒帅气。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只有焦楚扬显得有点土头土脸。几年下来,焦楚扬身上的锐气与棱角几乎被洗刷得无影无踪。

四个人中,宋书恩从在高中时的一号位置,变换到四号,现在最多也只能算三号。马平川在初中学习平平,甚至就没有过考大学的想法,后来竟是那般的顺风顺水,鲤鱼跳龙门,有了找对象也能挑挑拣拣的资格,掌握主动权了,而他身上当初的死板木讷也找不到了,多了几分才气,人似乎也变顺眼了。邢梁走的算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第二条路,高考落榜能幸运地到部队“曲线救国”,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官,将来转业也是国家干部了。焦楚扬虽然身份还是个农民,但去了乡政府大院,还在乡政府的心脏部位工作,为乡政府首脑摇旗呐喊,也算土鸡变孔雀了,挺令人眼热的。宋书恩应该与焦楚扬的状况差不多,都是农民身份,都没有名分。他比焦楚扬好的地方,是工资高,工厂里没有公派正式工,地位都一样,没有低人一等的感受。焦楚扬也有比他好的地方,那就是工作的场所属于领导机构,属于上层建筑,虽然在政府大院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而在大院以外的人看来也挺风光。

15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