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原圣山图(国画) 王艳霞
北宋名相“一根筋”
苜蓿菜疙瘩
麦浪滚滚
羲之爱鹅(书法) 洪丰仓
《天使之耳》:谁都有可能遇到的陷阱
何当得报三春晖
连 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宋名相“一根筋”

♣ 王 剑

北宋多名相。寇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位。历史上的寇准,是典型的“一根筋”。他铲除边患,整肃朝纲,“挽衣留谏”,刚正不阿。不仅同僚害怕他,连皇帝都对他宽让三分。也许有人奇怪:寇准凭啥如此“任性”呢?

凭的是心系天下、大义凛然的公心。寇准考虑事情的出发点是苍生社稷,从不计个人得失,甚至生命。正因为这样,在危难面前,他总能于众说纷纭的迷雾中抓住根本,当机立断,拨云见日。太宗朝时,皇帝立储问题,是令人头疼的大事,是一颗“烫手的山芋”。但这事儿到了年仅34岁的参知政事寇准这儿,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寇准说,“陛下是为天下人选择君主,立贤不必立长”,而且认为,“这事儿不能与妇人、宦官商量,也不能与左右近臣商量”。寇准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冒杀头风险的,但他出于公心,根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1004年,辽国南下攻宋,兵锋直抵黄河北岸,北宋朝野震惊,许多人主张放弃汴京南逃。真宗皇帝被主和派裹挟,举棋不定。又是寇准,43岁的寇准力排众议,力主抵抗,拥帝北征,并亲自指挥了抗辽战役,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抗辽这事儿,寇准果真干得漂亮;但“拥帝亲征”,也确实是有政治风险的。不过,寇准公心在先,自然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即便被贬洛阳,我想他对此也绝不会后悔。凭的是疾恶如仇、敢作敢为的豪气。

官有三种:其一,“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二,“在其位,只保其身,少谋其政”;其三,“在其位,善谋其政”。寇准当属后者。他调到中央主政后,其德才和能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寇准性情刚烈,棱角分明,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最见不得不平之事。淳化初年,王淮和祖吉因为受贿被查处,然而王淮仅被打了二十大板,而罪过明显比王淮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原因是王淮的哥哥王沔正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直性子”的寇准就此事向太宗皇帝作了汇报,然后当面质问王沔说:“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公吗?”王沔吓得魂不附体,连连谢罪。第二天,寇准上殿,“百僚股栗”,谁见了他都打哆嗦。不光同僚们害怕寇准,连皇帝见了他也发怵。端拱二年(989年),寇准在殿中向太宗奏事,极陈利害。大概忠言逆耳,说得很不中听,太宗听到一半就气得站了起来,转身要回内宫。谁知寇准上前一把扯住了他的衣角,要他听完他的话。这就是著名的“挽衣留谏”的故事。事后,太宗皇帝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宋史》评价寇准:“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由于性子直,寇准惹人嫉恨,屡次遭贬。三十年中两次任宰相一职,六次被罢免,直至客死雷州。尽管历经沉浮,但他无畏无惧、勇谋其政的“一根筋”精神始终都没有改。

凭的是知错能改、坦荡磊落的胸襟。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曾经尊至宰相,却始终没有为自己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当时的处士魏野曾赠诗赞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据说,寇准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寇准善饮,喜欢听歌,他们家的角角落落都用大蜡烛照明。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寇准读了蒨桃的诗,很受触动。这时,一个老仆人把一幅画交给寇准。寇准展开一看,原来是母亲留给他的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题有一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目睹慈母遗作,寇准潸然泪下。从此,寇准由奢入俭,专心政务,终成一代贤相。“无楼台相公”的美名,便是对寇准的最高褒奖。

作为一代社稷之臣,寇准一生在北宋政坛力挽狂澜,龙吟虎啸。作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寇准优点突出,缺点也很突出。于是,有人不无遗憾地说:寇准能否知点儿人情,懂点儿进退,做一个儒雅君子?

然而抛弃了刚正直言的寇准,那还是寇准吗?不遭人妒是庸才。历史上的寇准,就是这么任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