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科学减压赢中考
以文化丰盈人生
华服之美 钟灵毓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学减压赢中考

本报记者 李杨

中招考试日益临近,转眼间就只剩下十几天的时间了。在中考前最后的这段宝贵时间里,该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让复习更加扎实有效?如何调整心态才能在中考中从容应对,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市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和班主任,为各位考生和家长支招。

缓解紧张情绪

“中考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学生们经过年前、年后的体育训练、实验训练以及二测考试、中招报名,终于快走到了打结的时间,也就是说到了审视自己九年成果的时候,内心有期盼、紧张、焦虑,还有摩拳擦掌的冲动以及快要梦想成真的憧憬。”郑州七十六中九年级年级长张艳丽认为,最后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待之,坚持到最后,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无论成绩如何,都不留遗憾。考生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人生的考试有很多场,这只是其中的一场而已,努力的目的只是不让自己留下遗憾。至于最终是什么样的成绩,都要有接受的勇气。

临近中考,不少考生都多少会出现一些紧张和焦虑情绪。面对这样的情绪,该如何有效缓解?郑州高新一中九年级主任杨彦军表示,最后这段时间,首先可以通过励志晨读来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响亮的口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最终转化成行动,用强烈的自信化解紧张的情绪。

“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临考前十几天可以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就会导致你考试时找不到感觉,手生,影响发挥。”杨彦军建议考生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逐步适应中招考试,最终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中考。因为只有做到平时如中考,才能达到考时如平时。他还提醒考生可以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多进行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每日整理个人物品,进行班级大扫除等,在强身健体、劳逸结合的同时,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掌握答题技巧

临近中考十多天,我们能做些什么?面对不少学生和家长的不知所措,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给出了相同的建议:回归课本,重温错题。

“考题的千变万化也是以课本为基础,对于所有学科来说,回归课本重温错题,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把错题里面的公式、关联知识点搞清楚,尽量去理解、接受,转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再做难题,处理错题,掌握解题技巧对增强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张艳丽表示,记住老师传授的一些考试经验非常重要。比如,考场上时间的分配,遇到难题不要过于纠缠,如何正确地审题,如何从题干中间提取答案等,再比如写作文时,怎么做到前有照、后有靠、中间有料等。

最后的十几天时间该如何分配,合理安排呢?张艳丽建议,在保证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复习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把时间多匀给《道德与法制》《历史》一点,多进行一些知识的梳理,准备一些能带进考场的资料。

此外,中考考场上也有一些答题技巧。比如要先熟悉考试的时间,弄清楚每个学科的题型大致需要占用多少时间。还要学会取舍,敢于放弃,因为每一套卷子的基础题、难题都有一定的比例,不是要求所有考生把所有的题都做完,而是要做到会做的题不放过,能拿到的分要拿稳,部分不太会做的题尽量多拿分,确定不会的题要放弃,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程度好的学生,在保证前面题的基础上,把压轴题尽量地做出,拿到分数。程度一般的学生,前面的选择填空尽量不要丢分,后面的主观题能做几问做几问。程度稍差的学生,后边的压轴题可以放弃一两道。”

营造宽松氛围

中考前的这段时间,家长的后勤服务也至关重要。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安静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让孩子不受任何干扰,专心致志地复习备考,对考生考前心态的稳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段时间,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陪伴。”郑州八中学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郭虹表示,家长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多、尽可能长时间地陪伴孩子,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尤其是孩子在家复习时,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面对压力。在陪伴的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注意保持平稳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对于孩子的焦虑情绪也不要明显地表现出担忧和关注,否则更容易放大孩子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多赞美、多肯定,不唠叨、不责备。要多挖掘孩子的优点,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赞美和肯定,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不要拿身边其他的优秀学生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以免给孩子增加更大的压力。”郭虹还提醒各位家长,要为孩子调理好饮食,注意营养均衡,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应对繁重的复习任务,还可以适当陪孩子运动放松。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一些困惑或其他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和交换孩子的情况,家校联手,形成鼓励、督促、指导孩子的合力,帮助孩子舒缓紧张的心态,以确保中招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