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1/2019-07/01/A13/20190701A1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侯寨乡:党建引领全域提升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侯寨
建中街街道:弘扬“二七精神” 打造出彩建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中街街道:弘扬“二七精神” 打造出彩建中
在升龙广场举行联合消防演练活动
“融合聚力工程”启动仪式
市容环境美化
街头微景靓丽

“和”文化主题街、二十四节气文化街……徜徉二七区建中街街道辖区,不断涌现出的微景观、街角游园,花卉与绿植相映成趣,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顿感心旷神怡、岁月静好。这是建中街街道以人民幸福生活为总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缩影。

近年来,二七区建中街街道以“弘扬二七精神”为导向,以“打造昂扬向上、工作一流的出彩建中”为目标,突出“党建引领、项目带动、管理提升、治理创新、服务优化”5大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五大行动 ,统筹兼顾实现全域治理“一盘棋”规划,使党建引领更加有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

开启融合聚力新篇章

6月27日上午,随着建中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振伟同嘉宾们一起按下启动仪式按钮,建中街街道“融合聚力工程”正式启动。一份份服务项目合约书的成功签订,标志着酝酿已久的“融合聚力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融合聚力工程”是建中街街道聚焦城市基层党建,在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径中形成的一种工作理念和实践模式。其内涵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作用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构建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从而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力量不断迸发,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共同打造温馨美好的家园。

为保证“融合聚力工程”的顺利推进,街道制定了《建中街街道党工委关于实施“融合聚力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成立了建中街街道区域化联合党委,开展走访调研建立了“资源、需求、共驻共建”三项清单,与共建单位签署了包括“金融管家”“眼绎精彩”“老有所E”等在内的十多个服务项目。

街道还探索了共建单位服务积分档案,需求、资源、项目“三链循环”,分析会、联席会、共商会、总结会“四会协同”,签约、亮约、履约、评约、续约“五约评价”等系列运转机制,调动更多的单位、链接更多的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公共服务。

下好精细化管理“关键棋” 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之处见真章,城市管理亦是如此。从4月底开始,建中街街道不断创新思路、链接资源,深入挖掘辖区特色,围绕“紧扣标准、分类治理、社会参与、全域提升”的工作方针,迅速打响了城市管理全域治理攻坚战。

街道按照主路、背街小巷、断头路、自然路等不同路段进行再分类,紧扣路长导则标准,针对不同类型路段采取“日常保持、去除病害、整体提升、全面打造”四类不同治理方式,统一开展门头治理、破损台阶修复、城市家具设置等各项整治工作。在全域治理的第一个月,专门对15个商户进行奖励,以此持续激励商户自治自管,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政通路、人和路连片打造“政通人和”文化街区,康复后街以“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为文化内涵的“仁”文化街区……街道本着“百花齐放,路有特色,街有记忆,巷有乡愁”的原则,按照“一街一品一案”匠心打造精品路段。在此过程中,街道始终坚持“为民城管”的工作理念,依托“一征三议两公开”,从“我要做什么”转变为“你想要什么”,打开居民的“话匣子”,并邀请市、区有关部门,设计企业、在校学者等多领域、多行业的人才,组建文化、绿化、城市建筑等专家顾问团队,加强对专业、细节问题的指导和提升。将一处处破损的病害点打造为便民椅、遮阳伞、花箱等一应俱全的微景惠民服务点,实现了街区面貌的华丽蜕变。东福民小巷的花香长廊、庆丰小巷的微景游园、南建华街小巷的朱红古墙,既保留了小巷的味道,又有了新时代的面貌,成为频频获赞的“小清新”,成为老城中匠心独运的靓丽风景,居民纷纷点赞。

下好社会治理“创新棋” 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社区里探头多了,智能门禁也安上了,民警经常巡查,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办事处的监控画面上,可以看见各个角落的情况,大家晚上走路放心多了。”建华社区居民杜先生表示。

国以安为宁,民以安为乐。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建中街街道“创新善治不畏难”,努力创造稳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不断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指数。今年以来,建中街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治理活动,组织成立志愿者队伍,结合巡防中队、公安民警,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参加义务巡逻。

与此同时,街道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发放民意调查表,对征集到的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分类整理,逐一解决。也是在此基础上,街道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合作”的方式,在110个楼院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住户“刷脸”、手机一键开门,远程电话开门等便捷进出服务,还搭建起一个强大的社区、物业、公安等多部门的智能互联大数据库共享平台。借助这一模式,建中街街道将在未来逐步实现人口管理动态化、规范化,服务管理精准化、数据化,便民服务零距离、多元化。

下好优化服务“决胜棋”

打通和居民的“连心桥”

老旧小区改造被提上日程以来,一直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今年上半年以来,建中街街道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听民声、纳民谏,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切实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街道依托楼院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三类组织”的建立工作,为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同时结合物业专业管理、居民自我管理、单位代为管理、社区托底管理的”四管”齐下工作模式,完成了首批27个楼院的改造项目规划评估,取得了初步成效,深受辖区居民欢迎。

消防安全问题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城市的底线工程。今年,建中街街道狠抓消防工作,积极打造消防志愿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将消防安全纳入全域治理管理,建立了“白、黄、红”三色卡式档案巡查机制和完善的街道、社区、楼院三级隐患逐级上报整改机制。半年以来,街道进社区举办安全培训30余次,与鑫苑现代城、跨世纪幼儿园、天基物业等单位开展消防演练20余次,对280多家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现在,社区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居住在淮南社区的刘先生由衷感叹。今年,建中街街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着力提升社区承载力。针对停车难问题,办事处积极选址,与辖区四十四中学、天玺三号院、职业病防治所等企事业单位联建共享停车位336个,基本能够满足社区的停车需求。

“党建、经济、安全生产、大气污染、民生事业等各领域各行业的治理提升,一个都不能少,由点及面,全面升级优化,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治理,这也是街道所追求的工作目标。”建中街街道负责人对全域治理充满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建中街街道仍将持之以恒抓好全域治理,做精做细各项工作,以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努力让绿城变得更绿、让家园变得更美、让群众笑得更甜。

刘伟平 张祖风 吴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