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8版:不忘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执子之手共此生 千帆过尽终不悔
情真意浓忆“郑报”
这段回忆很温馨
迎着炸药扑上去
我与郑报同路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情真意浓忆“郑报”

王光汉

与共和国同岁,《郑州日报》已走过70年的奋斗历程。7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载开拓奋进、求真务实;70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70载春华秋实、报誉日隆。

我们曾是“郑报”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回眸“郑报”历史,令人满怀激情,振奋不已。我是改革开放后、《郑州日报》第三次复刊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走进“郑报”的,从此,就与“郑报”结下不解之缘与深厚情谊,并成为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郑报人,牢记党报使命,心系报纸,以社为家,不知苦累,不畏艰辛,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实践“三贴近”,严格把握舆论导向,精心采写、编辑反映时代精神、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新闻,一次又一次,一篇又一篇,如今,次次篇篇都记忆犹新,仿佛昨日刚刚发生。

1986年,我在总编室编辑的《电影〈少年犯〉引出的一段新闻佳话》新闻稿,之后收到该剧编导、原电影《董存瑞》剧中董存瑞的饰演者张良老师的致谢信,至今我还保存这封信。1987年,我与王颂专程赴信阳采写“京港汽车拉力赛车队风驰电掣驶入河南”的新闻,预告车队下午5点进入郑州市区。因这种竞赛首次来到国内,是时,郑州城沿建设路、金水路两旁人山人海前来观看。读者盛赞道,郑报的威力、影响力真大!1998年,我同王亚夫赴宁波浙江北仑港电厂码头建设工地、采访驻郑州大桥一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稿子见报后,不仅使远在东海之滨的工人们备受鼓舞,也让家乡人了解了我们郑州的建桥大军,并因此而感到骄傲自豪!1993年,我到北京清华园采访新闻界的泰斗——甘惜芬教授,甘老为我们报社题词“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祝《郑州晚报》(日报的前身)扩大发行”。

那个年代,我们还组织了“黄河下游行”“新闻扶贫采访”“助寒门学子回家过年”“朝阳与夕阳同辉”“携手迈进21世纪”等一系列的在省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国加入WTO,我们编辑出刊“号外”,让省会郑州一整夜沸腾!我们主办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辑会议;我们承办全省省地市党报培训班;我们邀请国足主教练米卢、世界乒乓球冠军做客本报……这些,都在全市、全省、全国引起轰动。郑报,我为你打CALL!为你点赞!

那个年代,我曾写下这样一首小诗讴歌“郑报”:你是春的使者/你是鸟儿吉祥/在中州大地奋飞/在大河浪头尽翔/守望中原/穿行在都市街巷/掠过沃土/紧系着乡镇村庄/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近工农兵学商/送去春的喜讯/捎去秋的芳香/传递美的佳音/带去幸福安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