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2版:不忘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心不改担道义 以心之性著文章
追寻一直在路上
怀揣梦想正成长
媒体记者在现场
时代变化记录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寻一直在路上

石 闯

“新闻时刻发生,脚步未曾停歇。”干新闻13年了,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就是在一场又一场的奔波中追寻。在创刊70周年的光辉时刻,翻阅一张张倾注了青春年华的报纸,不由得心潮澎湃。感谢报社培养了我,请接受我最深情的祝福。

15年前,读大三的我以读者身份第一次走进陇海西路80号时,何曾想过,8年后会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郑报的感情与日俱增,她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骄傲,我是郑报人。

记者,是我童年的梦想。如今,对我来说,是职业,更是事业。跑热线4年多,对新鲜事物的关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对“新闻点”的追寻,每天都在上演,足迹印在了城市的许多角落,也正因这份追寻,讲述了不少鲜活故事,记录了城市的点滴变化,也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印象最深的是一起案件的追踪。2015年10月28日,《郑州晚报》以7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由我采写的万余字的长篇通讯《无路可逃——郑州“1999·12·5”银行大劫案侦破始末》,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报社争了光,也给自己的新闻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年来,我在众多的平凡中寻找着不平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真实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事迹,随着笔尖,也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令我受益匪浅。

2016年秋,根据领导安排,我转岗为深度报道记者后,撑起了名牌栏目《独家责任》。从太行山的“盲宣队”到大凉山的“悬崖村”,从陕西汉中“除夕复仇案”到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悲剧……

找选题、跟热点、话民生,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一篇稿子动辄就是五六千字。我知道,在碎片化的背景里,对一家报社而言,原创的深度稿件显得弥足珍贵。只有脚上沾满泥巴,手中才有好故事。因为新闻的力量在于坚定地守望公众的利益,心怀美好,为弱者发声,为时代添彩。

郑报是个宽广的大舞台,也是我的家。感谢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感谢这份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职业,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有个作家说,最美好的,莫过于未来。记者的荣光,当然属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没有什么能轻易把人打动,除了责任。没有什么能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热爱。每一行文字、每一幅图片、每一个版面,都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因为尊重这份使命,所以必将固守这份责任。追寻,一直在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