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琅琅书声再谱华章,溱洧大地筑梦未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双创、新建13所新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新密市稳步实施了促进教育大发展的一系列工程。新密各级党政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无比热忱和忘我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崇文兴教的拳拳之心助推着新密教育一步步“破茧成蝶”。 倾力投入谋均衡 为切实解决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新密市拓宽资金渠道,利用PPP模式融资,启动该市大规模的建校行动,3年来,投资28.2亿元,建设城区学校16所,总建筑面积567229平方米,新增学位29430个,“大班额、入学难”的问题已成为过去。 完善的校园硬件是一所优秀学校的基本物质条件,新密市有计划地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室、寝室、实验室、运动场、餐厅和厕所等必备的教学生活场所,美化校园,为寄宿制学校建设浴室,努力让农村学校的环境和资源与城区学校处于同一水平。3年来,投资1.7亿元,实施了96个农村学校改造项目,新建校舍223468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484套,改造校舍8.3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83325平方米,配备图书308400册,铺设草坪35000平方米,改扩建浴室2585平方米,配备空气能浴室设备66套;同时,大力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目前,该市超化、岳村、曲梁、来集等乡镇的部分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水平已经达到城区学校的水平。 与此同时,该市还在进行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升级改造。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用于建设视讯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装备学校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维修更新设备,实施班班通网络带宽提速工程。目前,每所学校有录播教室,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全部互联互通,实现了远程教研和网络会议同步直播。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和郑州市资源平台,全市中小学已实现“三通”,教师全部注册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注册57614人。 聚引资源促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市近三年新招录教师1066人,要求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教师师范类本科学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强化校本培养,重点改变当前一些农村学校对年轻教师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实施教育干部能力提升、梯级名师培养、学科教师素能强化和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等四大培训工程,安排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到高校培训;超化镇中心小学校长慕志伟致力打造生态教育,荣获首届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乡村教育家”荣誉称号。 为了破解优质资源不足的困局,新密市广泛引进优质资源,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约,在新密筹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实训基地、郑州市校外教育基地落户新密。今年,新密市又引进郑州市第八中学,托管新建成的新密市轩辕实验中学和轩辕小学,加快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薄弱学校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 立德树人育桃李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建立了支部书记抓德育机制,完善以班主任为核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学习态度、方法等贯穿到教育全过程。 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新密市持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开展全员经典诵读,指导学校成立合唱团、乐团,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各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音乐节和书画展。通过广泛开展阅读、体育、美育、劳育,把学生从教室拉向操场、图书室、活动室,扩展学习渠道,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密市教师合唱团、实验小学和市直第三小学的合唱团、乐团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获奖;该市一初中、二初中的机器人代表队多次代表河南省甚至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该市教体局负责人表示,新密市教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他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抓重点,补弱项,强底蕴,促进我市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禹萌萌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