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马赛道丈量工作完成
火炬城市实地传递9月7日开启
郑州伯牙(BOYA)钢琴艺术节明日开幕
新密教育:破茧成蝶 筑梦未来
微风拂过三月的河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士 说 仰 韶 向世界传播仰韶
微风拂过三月的河面

当嘹亮的豫酒振兴号角吹响时,滋润黄河两岸长达7000年的仰韶文化迎来大时代的新一缕曙光。

欣逢盛世,文以纪志。《士说仰韶》瞩目于社会贤达、名流、学者、作家、艺术家等,以“说”的方式、以各自的视角解读仰韶文化之于时代的伟大意义。

为中国酒业引领世界消费而持续精进,使仰韶文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伟大智慧。

本期嘉宾:

何新年

笔名新年,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行走中原》(三卷本)、《欧洲,寻找历史的画页》、《行走于欧洲历史》等。

大约在五年前,一支韩国文化参访团访问河南。在游历、膜拜、踏勘了一些城市和乡村之后,赞叹之余,对方期待通过一套更系统介绍中原历史人文、地理风物的图书了解更真实的河南。

河南省文化厅的负责同志随即推荐并购买了100册《行走中原》,馈赠韩国友人。

《行走中原》是一本以河南省内18座省辖市为章节区分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以三门峡为例,作者介绍了虢国遗址、崤函古道、陕州宝轮寺塔、渑池仰韶村、卢氏汤河、灵宝秦函谷关。文字娓娓述说千年,美图摄出大好河山。真可谓,一册在手,览尽神州。

据说,这套书籍的作者,历经了十几年写作推敲,书中大部分配图都是自己拍摄。他的助手告诉过我,为了一张图片,作者可能要提前很长时间观察天气,常常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驱车赶到现场,去捕捉那昙花一现的焦点时刻。有时也并不遂意,只得等待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文章千古事,由此可知之。

《行走中原》的作者,是何新年。他在平顶山和商丘两地工作过,这两个地方曾因白酒“张宝林”名声大噪,在“办好酒厂,当好县长”风头正健时,他还担任了地方行政主官。直到今天,还有许多酒厂的负责人和他保持着如老酒醇厚般的常青友谊。所以,对于今天各地酒业的发展现状,他还是有个人见解和具体建议的。

今天,对于进入豫酒第一阵营的仰韶酒业,除了专业层面的酒质和营销两翼并举之外,何新年认为,从七千年仰韶文明中汲取的养分,使今天的仰韶酒业卓尔不群、独立寒秋,这样的文化软实力,使仰韶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为此,我们曾经就安特生来到中国渑池仰韶村进行讨论。或许是为了写作三门峡这个章节而整理过很多资料的缘故吧,他对安特生的身世背景、在华工作情况、发掘文物的归属问题一清二楚。甚至一位瑞典传教士在渑池福音堂这样的细节他都非常了解,安特生来到渑池,正是借助这位传教士的翻译,地质学家的早期工作才得以顺利发展。

由于这样的挚爱,《行走中原》在三门峡卷中,有两篇文章——《渑池仰韶村》和《渑池仰韶彩陶坊》,以近万字的篇幅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怀。而在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我还陪同何新年专程到了仰韶酒业采访。

在《渑池仰韶彩陶坊》中,作者叹赞——彩陶坊的酒瓶按照仰韶文化中的制陶工艺精心烧制而成。精美绝伦的彩陶、神秘莫测的纹饰将原始祖先的智慧与才能浓缩其中。在仰韶出土的一件彩陶酒器,其造型恰如一位母亲饱满的躯体,装于母腹中的酒,仿佛将欢乐与生命紧紧结合在了一起。

读者看到这里,基本知道,上述这款瓶型是畅销于郑州的长销品——仰韶彩陶坊的天时、地利、人和。

有缘的是,作者还提到了另一种器型——在仰韶村,早先还出土一种小口鼓腹的尖底瓶,这种造型在陕县庙底沟、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最初以为是打水用的水器,后来发现这种尖底瓶与汲水无缘而与礼仪有关。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小口尖底瓶未必都是汲水器。其中所装的不应是日常饮用的水,甚至不是日常饮用的酒,而应是祭祀礼仪用的酒。尖瓶底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正所谓,无酒不成礼。

《行走中原》出版于2018年5月,而用小口尖底瓶型推向市场的彩陶坊天时裂变产品发布时间是2018年8月28日,此处不妨遐想:前者是一种提示,后者是一种悦纳。英雄相惜,在先民先哲的智慧中注入时代元素,升华完善。

在仰韶酒厂参观时,何新年非常喜欢导演陈凯歌为仰韶酒业定制的宣传片,看完后还专门索要了这个宣传片的视频资料。在仰韶万吨酒库还近距离地摄录酒坛上的五个仰韶人形象,他喜欢先民这种无拘无束的天然状态,认为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类才能激发斗志,启迪智慧。

薄饮一杯仰韶彩陶坊酒,何新年诗意盎然:颜色,仿佛微风拂过三月的河面,鹅黄染上春天的柳梢。口感,仿佛雪落手心一般轻轻融化,霎时飘飘然如升云端……

王见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