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步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为航空大都市筑“基”
执“工匠精神”之心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改革 激活力 促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振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东新区
初步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遇见更好的自己

近年来,郑东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市教育方针政策,把均衡、优质、公平、为民作为指导原则,大力推进郑东新区中小学规划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投身国际化潮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初步实现郑东新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中小学建设布局合理

伴随着郑东新区整体开发建设进程,郑东新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6年至2018年,先后投资约17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6所,新增学位120170个。总体看来,郑东新区的学校建设已实现了布局科学、规划合理、高质量建设的格局。

学校建成后,东区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及时为学校配备各类教学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配套设施,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校园,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优美、先进、完善的育人环境。

教育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为满足郑东新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优质教育强区,近年来东区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从学校建设、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待遇等多个方面增加经费投入,保障了各项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育经费投入。为改善办学条件,郑东新区增设校园维修、教学设备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内新建学校功能室装修、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优化提升区域内学校教学设备和标准化学校的设备增配等。近五年来,两项资金共计投入41015.3万元,有力改善和提升了东区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品质。

引进优质资源实现结构优化

积极开展合作办学。近几年东区加快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步伐,先后引进了清华附中、上师大附中等一大批名校入驻,助推全区教育事业由数量增长期向结构优化期转变,办学模式由政府单一办学向吸纳社会力量联合办学转变。

融入国际化教育元素。郑东新区与西亚斯集团确立合作关系,确定合办郑东新区西亚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成后,将为大量在河南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入学就读的环境,对于促进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和郑东新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推进意义。

未来,东区还计划以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国际部为依托,在白沙组团建设外籍留学生学习基地。郑东新区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管理模式科学规范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郑东新区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规范、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为全力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精心构筑育人环境提供了可能。

为推进东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密切校际之间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郑东新区按办学层级不同,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划分为四个学区,设立四个学区长单位学校,将距离相近的学校划归学区长单位管理。通过学区长单位的示范引领,逐步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形成区域教育良好的秩序,最终建立起稳定、成熟、公平、均衡的发展机制。

大力发展学校特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全区各中小学在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理念,坚持以“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宗旨,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以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努力创建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新颖

郑东新区的新区地位和不断的区划调整决定了师资队伍的多样化。为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东区不断探索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

科学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外延式引进从外区引进近十名优秀校长、园长,通过内涵式培养的模式,向内发掘优秀人才,既搭建了年轻教师成长的平台,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几种模式多管齐下,有力保障了东区教育规模、教育质量的快速发展与成熟。

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高位均衡发展。郑东新区每年都按照近400人的规模招聘优秀教师。2018年,东区首次开创“招才引智清华行”活动,赴清华招聘名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目前,全区在职教师4191人,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日益提升。

全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东区始终把师德学习贯穿到各项教师培训当中,每年度至少组织区内教师开展四次师德教育学习活动,使师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激发了广大教师崇尚“最美”、争当“四有教师”的热情。

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科技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国社会已经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东新区将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东区党工委管委会安排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努力推进郑东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