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步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为航空大都市筑“基”
执“工匠精神”之心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改革 激活力 促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振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航空港区
教育为航空大都市筑“基”
实验小学科学课堂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港区教育,也从2013年的3月启航。航空港区确立了“学前教育上等级、小学教育创特色、中学教育提品质”的教育发展目标,积极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顶层规划和方案设计,努力实现“校园美丽,特色洋溢,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社会满意”的教育愿景,实现了港区教育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蝶变。

坚持大投入 实现大发展

航空港区文教卫体局遵循建设“生态智慧航空大都市主体实验区”的主题目标,统筹安排各类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在已建成的城市居民区内和征迁安置区内,建成(拟)投入使用学校共34所,即将开工学校6所。

2020年谋划项目14所:九年一贯制1所,中学3所,小学10所。为港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立德树人

帮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紧跟“国际、魅力、机遇、幸福”郑州航空港建设步伐,港区教育明确了“立德树人,上善共生”的德育理念,凝练出以“上善共生”为理念的德育建设品牌,探索出以“善”这一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抓手的德育工作路径。

今年三到六月份,港区近三万名中小学生分批参加了双鹤湖城市湿地公园研学活动。同学们亲近自然,欣赏美景,到城市会客厅参观航空大都市规划,让未来的港区主人穿越到“未来”,“实地”悦享“未来的港区”,此举,无疑极大地增进了港区中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港区发展努力学习争做未来港区优秀建设者的决心。

基础教育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是港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数、英三个学科的网络教研已成了港区区域校本教研亮点,通过一根网线,为教师的成长、交流搭建了便捷平台。每周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英语固定的网络直播时间,通过实时直播、观看课例、名家讲座等形式,欣赏名家风采,品味优质的教学课例。

依托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团队,推进名师工程建设。计划用三年的时间, 30%的教师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其中10%培养成区级名师,5%培养成郑州市学科带头人和郑州市名师。

寻求特色,实施“一校一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港区教育处要求区内各学校做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立足本校传统和优势,合理借助校外优质资源和专业力量,积极打造本校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创建教育品牌。

如郑州一中航空港国际学校 “主体课堂”,一二一中学的“三六学生自主课堂”,港区实验小学走班制、小班化的生本课堂,领航学校的和悦课堂、国学经典教育,都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前教育

筑牢港区教育基础

按照“抓落实、促规范、上等级、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港区以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破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等突出问题。

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扩容公办园。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利用闲置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幼儿园8所,新增公办学位1200个;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新建成公办幼儿园10所,在建公办幼儿园11所。已建成的10所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累计新增优质学位4500个。

实施幼儿园上等级工程,实现幼儿园提档升级。从2014年开始,港区开展实施了幼儿园“上等级提升工程”。五年来,全区共成功创建郑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园4所,一级园14所,二级园20所,合格园9所,合计47所,上等级园占比达63%。

信息技术建设

打造“智慧港区教育”

2017年初,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文教卫体局通过专家论证、顶层设计、制定方案,推进了“智慧教育进课堂”教学模式。首批选取了四所中、小学作为航空港区教育系统“智慧课堂”试点学校,在文教卫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实施信息化的精准教学。

使用近两年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年底,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全面实施智慧课堂,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港区教育,风帆正举。假以时日,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区教育必将助推港区城市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也必将和港区各项事业一起,成为中原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发展的“名片”“龙头”和“引领”,为港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筑牢“发展之基”“人才之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