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民族运动会奖杯奖牌展露“芳容”
他们是盛会火炬手
花炮队:狭路相逢勇者胜
独竹漂:“一苇渡江”之妙
仰韶文化的向心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看!这些有趣的竞赛项目
独竹漂:“一苇渡江”之妙

场地

器材

简介

独竹漂俗称“划竹竿”。运动员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子上,利用手中的划竿划水使其前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来决定胜负,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独竹漂发源于赤水流域,属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州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赤水流域茂盛的竹子便成为两岸先民的水上交通工具。上世纪70年代,独竹漂成为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表演项目。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设在静水水域,起点线与终点线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航道宽不少于8米,各航道宽度相同。航道水域最浅处水深不少于2.5米,在起、终点线后各设不少于30米的准备区域和缓冲区域。场地设施航道线应设置浮标,浮标的颜色为黄色和红色。

竹漂采用天然竹材或复合材料制作,由3节长度2.5米的漂体连接而成,总重量30公斤。划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2节长度2.25米的竿体连接而成,总长度4.5米,重量3.5公斤。

●比赛时间:9月13日~14日

●比赛地点:郑东新区龙湖水域

本报记者 王文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