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色的秋天,丰收的季节: 7月,在新疆哈密,郑州慈善总会开展的“光明行”活动,为130多名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8月,郑州慈善总会来到“郑州舰”,慰问这里的部队官兵;9月,郑州慈善总会各项爱心助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近年来,郑州,这座历史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中部省会城市,正以更加蓬勃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而郑州“人人参与慈善、创新慈善工作方式”等系列举措,正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搭建平台,助力慈善: 7月26日,全国慈善行业组织经验交流会在西安举行,这是一场慈善行业的盛会,更是全国各地各慈善组织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在这场会议上,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所作的“建立五大行业平台 助推慈善行业发展”主题报告,得到了一致好评。 这一天,郑州以慈善命名: 从2007年开始,郑州便将每一年的10月16日定为“郑州慈善日”。在郑州,以慈善的名义定义一天的意义,这是一个创举。 自那时起,每一年的慈善日期间,郑州都会掀起一阵人人宣传慈善、人人践行慈善之风:机关单位捐出一天的收入、百姓捐出一天的工资、企业捐出一天的利润…… 12年来,慈善在郑州,已蔚然成风。从第一个“郑州慈善日”当日募集善款不足5000万元,到2018年“郑州慈善日”募集2.78亿元,从年救助人次几万人到数十万人……飙升的数字背后,是郑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文化的弘扬。 在郑州,爱心如潮——有多年来不断助力慈善事业发展的爱心企业家,如河南康利达集团公司董事长薛景霞,先后捐赠善款超过2亿元;有身残志坚,勠力奋斗不忘回馈社会的郑州市床上用品商贸城董事长卢超;有关注一方百姓,持续为慈善事业助力的 郑州祝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 在郑州,爱心涌动——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郑州共募集善款9.5亿元,救助支出8.29亿元,发展志愿者10余万人,实施慈善项目70余个,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为郑州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了应有贡献。 尤其是近年来,郑州慈善总会搭建“五个平台”,不断创新慈善工作理念,慈善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搭建“大协调”平台 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环境 2500多年前,中原腹地,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这里,道出一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自此,“民之利”的基因就烙印在郑州这座城市了。 如何做到让更多人了解慈善、参与慈善?好的慈善事业环境必不可少。 对此,郑州搭建了“大协调”慈善领导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让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真正对慈善事业有一个全新的、高度的认识。 “抓慈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抓民生、抓扶贫,为广大困难群体谋幸福;抓慈善,就是履行法律赋予的应有职责、神圣使命、光荣义务,是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做且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在郑州,这是越来越多人民的共识。 说起具体工作措施,更是不断创新:郑州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民政部门协调、相关单位配合、慈善机构运作、社会各界支持、广大市民参与的慈善工作格局。每当9月5日“中华慈善日”、10月16日“郑州慈善日”到来前夕,郑州市委、市政府都会下发通知,为慈善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郑州,还建立了全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市慈善总会会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小组成员。 工作要落到基层才能“接地气”,郑州同时建立了县(市、区)、开发区慈善工作领导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市、县(市、区)、乡(镇)办三级政府成立慈善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重大活动的指导和对基层工作的督导。 在郑州,还有一个“慈善特色”不容忽视,通过政策引导,郑州将慈善工作业绩评价纳入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将企业家对慈善公益贡献情况纳入“两代表一委员”选定条件。 建立“广募捐”平台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积沙才能成塔,集腋足以成裘。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慷慨解囊。 2019年2月,13岁的郑州男孩冬旭和同学爬到废弃铁道的火车上玩耍,可是,一不小心,两个孩子一个浑身失火,一个被高压线击中。看着病痛中两个体无完肤的孩子,郑州慈善总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网络众筹”项目活动。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全国爱心涌动,共募集近14余万元爱心善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7年,河南鹤壁市发生一起家庭天然气泄漏重大事故,一家9口被烧伤,伤者最小的仅半周岁,老人当场死亡。此事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这一家,郑州慈善总会联合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网络众筹”活动。全国20804位爱心网友鼎力援助,募集近50万元的爱心善款,及时送到住院病人手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样的,只有搭建好筹资平台,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其中。 在线下,郑州搭建“看得见”的慈善平台,让人人可参与慈善活动——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建立小额冠名基金、企业冠名基金和个人冠名基金等慈善基金。开展“家逢喜庆捐善款”活动,如结婚捐、生育捐、庆寿捐、升学捐、毕业捐、公司开张和庆典捐等。 在线上,郑州扩大“指上慈善”,将更多的募捐信息发送至全国各大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慈善”的方式,让慈善募捐不再有地域限制。目前,郑州网络筹资平台涵盖项目管理、善款众筹、冠名基金、资讯传播、信息公示、捐赠人服务等各类在线业务,适应“互联网+慈善”的时代潮流,为缓解困境、造福民生敞开慈善大门。 构筑“精帮扶”平台 把善款捐给最需要的人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郑州慈善总会近年来如同大树扎根,有着10万多名慈善志愿者,有着上百个慈善基金,这些扎根基层的队伍,每人都是慈善宣传员、救助情报员,他们将最需要帮助的百姓信息收集起来并上报,经核实之后,郑州慈善总会把善款直接交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郑州慈善总会目前拥有各类慈善基金百余个,慈善基金如何发挥作用—建立慈善基金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慈善基金资源,将资金重点倾斜贫困村脱贫。此外,还不断创新慈善基金的用途,如,今年6月26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成立了“社区治理发展公益慈善基金”。这是由办事处牵头建立,辖区爱心企业、居民百姓自发捐赠的办事处慈善基金,目前,已累计接受捐赠270万元。 以项目为平台,构建慈善之城。针对出租车司机,郑州有爱心项目;针对陷入贫困生活的教师,郑州也有相关项目…… 慈善项目是慈善救助的基石,郑州每年都持续开展数十个慈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慈善救助。项目平台建设方面,郑州坚持城乡兼顾,向农村倾斜;常规救助与特色救助兼顾,向特色品牌项目倾斜;由输血型救助与造血型救助兼顾,向造血型救助倾斜。自2010年来,郑州慈善总会每年慈善项目支出均在2000万元以上,救助困难群众逾30万人次。 自2016年起,郑州慈善总会组织爱心企业和市民先后赴新疆喀什、哈密等地开展援疆系列公益行动。同时,联合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爱心单位先后注入290万元,设立“郑州援疆慈善帮扶基金”。还组织开展了“郑伊慈善超市”、“守护天使”困境儿童帮扶、“童心桥”郑哈两地儿童互动夏令营等慈善项目、“白内障免费筛查治疗”援疆项目 、“心通道”心理援疆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在物资支援、资金支持的同时,将更多的郑州公益慈善项目支援到新疆,逐步推进经济援疆、项目援疆、人才援疆、医疗援疆协同发展。 今年8月,姚待献一行再次来到位于舟山的郑州舰上,慰问这里的部队官兵。其实,早在2016年,郑州慈善总会与郑州舰部队合作设立“海浪花”慈善基金,开启慈善拥军之路。3年多来,“海浪花”慈善基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遇到困难的郑州舰官兵提供帮扶救助,郑州慈善总会与郑州舰部队多次互访,建立了深厚友谊,诠释了郑州市作为部队“第二故乡”的美誉。 搭建“多形式”宣传平台 打造慈善之城 乐善好施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原腹地,自古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新时代,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慈善事业新的态势?如何让更多人以“时尚”的方式参与慈善?郑州逐步建立起了“多形式”的宣传平台,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每年“中华慈善日”和“郑州慈善日”到来之际,万余名郑州慈善志愿者都会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向居民宣传《慈善法》和地方党委、政府指导意见,落实中慈联、省慈会换届会议精神,促使全社会依法行善,自觉参与慈善事业。 在郑州,还有一场慈善“盛宴”叫“慈善一小时”,郑州慈善总会和媒体共同向居民宣传了33种不同的慈善行为。如,企业依归纳税,是企业之慈善;居民按类分垃圾,是行为之慈善……不断宣传“善爱德荣、兴业润世”“职责义务、使命奉献”“尊法兴善、依法管善”“全民慈善、社会共享”等理念。强化平等互助的“善行”理念、公民慈善义务的“行善”理念、慈善无界的“善施”理念,催生广大群众乐善好施的内在动力。 慈善的元素,也正和这座城市更为血脉相连——建设“慈善文化园”等慈善地标;成立“郑州慈善诗书画分会”“郑州慈善文化艺术团”等;讲好“郑州慈善故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创新慈善宣传激励的载体和形式,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慈善光荣、奉献可敬的社会氛围,弘扬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夯实“强基层”组织平台 强化慈善发展动能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秉承着中华优良传统,郑州已经有上百支慈善志愿者队伍和数万名慈善志愿者。他们活跃在郑州的每个角落,也将爱与希望洒向每个角落。 触角只有下沉,才能真正帮到最需要的百姓。近年来,郑州建立了基层慈善服务平台。在各县(市、区)、开发区巩固建立乡(镇)办慈善分会、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持续开展活动,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平时身边有温暖,应急时刻有慈善。 慈善志愿者,已然是郑州一道红色的“最美风景”。目前,在郑州慈善总会登记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已发展到150多个,全市达千余个,发展志愿者10万人。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地发挥专业作用,郑州还完善了志愿服务活动法规和政策,制定社区志愿服务指导意见,推广和普及志愿者(义工)登记制度、培训制度、表彰制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领域延伸和拓展,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基于此,郑州引进了慈善人才培养平台。2017年,中国慈善联合会选址郑州,建设“中国慈善联合会人才培养基地”,并在2018年举办了两期来自全国150个市县慈善组织代表参加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管理型、领军型人才,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 透明是慈善的生命。近年来,郑州着力于建立透明慈善平台。以郑州慈善监事会为抓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救助资金跟踪反馈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增强社会公信力,让捐赠人放心,让困难群众受益。 善爱德荣,兴业润世。 “郑州是一座从来都不缺少爱的城市。近年来,我们推出了多个‘感动中国’人物,我们有更多不为人知、默默奉献的慈善志愿者。”姚待献说,“正是因为郑州有着慈善的基因,我们更要做好慈善工作、创新慈善工作、营造慈善氛围、打造慈善之城,方能不辜负这座大爱之城,方能不辜负这里的一方百姓。”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