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育担当 育美好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献1/2019-09/26/12/2019092612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质均衡灿如金(下)
弘扬传统技艺 培养文化传人
“文武教育”造就时代好少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水区
优质均衡灿如金(下)
黄河路一小啦啦操社团
←南阳路二小参加省电视台少儿春晚节目录制
金桥学校科技文化周
文化路二小戏曲社团

本报记者 李 杨

提高学校办学品质

金水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与知名科研机构、重点高校和市教育局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经验,深度推进课程、课堂和评价等工作,形成了以多元立体的课程文化和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为特色的教育生态,为金水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优胜路小学的“面”特色课程、纬三路小学“万物启蒙”课程、文化路一小PBL学习项目……金水区不断完善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形成的150门品牌校本课程,涉及语言智能、逻辑思维、艺术审美、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自然探索等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悟学习方式的变化。全区校本课程设计31项获国家级奖,80项获市级奖;全区1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2所学校被确立为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基地。2018年,金水区受邀在第三届全国品质课程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并将于今年11月承办第四届全国品质课程研讨会。

为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金水区着力打造规范、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从关注“教”更多地走向关注“学”。在“希望杯”“金硕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特别增加观察评委,全程关注、跟踪和评估所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和效果,通过“学”的品质来倒逼“教”的品质;坚持开展“微课”“翻转课堂”新教学方式优质课展评活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带动学习方式优化。同时,金水区坚持每年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探究、亲身经历与体验,探寻研究问题的答案,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以及创新性成果,重构了知识体系。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和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学生的研究成果《远离雾霾 保护环境》《添加剂对绿豆芽的影响》等在全国数据交流暨郑州市第十一届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展示。金水区还与华中师范大学开展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积极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教室、创新实验室建设和网络升级改造,开展干部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全员培训,努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18年11月,金水区成为河南省“腾讯智慧校园”第一期试点区域,15所中小学成为试点校。2019年6月,金水区成功获批全省2019 年度“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创建区。

在评价改革方面,该区将评价的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管理、教育功能渗透于放权赋责的评价改革中,驱动学生创新学习内需。2013年,开启“以校为本、放权赋责”学业评价改革,构建多元、开放、以校为本的评价机制,逐步下放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评价职权。展示交流、实践操作、学习成果梳理的评价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园式、项目式、情境式、融合式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有温度、有质量、有趣味。

金水区还指导学校积极研发实施家长课程,搭建多元平台,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参与教育生活。深入实施“三个一”阅读工程,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科学素养。2018年至今,金水区共新建校园阅读中心及阅读书吧182个,开展全区层面的阅读交流活动5期,分学区阅读交流活动16场,校级阅读文化活动537次。特别是指导学校以打造“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精神灯塔”为目标建设的现代化校园阅读中心,通过“两扇门”的交互开放,既满足在校师生阅读学习需要,又满足学生家长及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已经逐步成为区域内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和活动中心。

为不断拓宽和提升教育教学的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平台,金水区常态举行金水教育大讲堂活动,使全区师生、家长和居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大讲堂已举办3个专辑7期活动,参加活动人员达2600余人次。

彰显体育艺术品牌

金水区坚持把学校体育艺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实施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水区“课程化、制度化、品牌化”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模式,面向全体、抓实教学、注重普及、强化保障,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终身运动习惯和艺术素养,而且促使学校体育艺术特色与学校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金水模式”。

金水区首先创新了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校结合师生、场地、传统特色等因素,选择基础技能项目和特色技能项目进行“442”课时分配教学,其中,每学期体育课时的40%进行必修基础技能项目教学、40%进行特色技能项目教学、20%进行其他自选技能项目教学,确保学生系统掌握技能。探索实施学生技能体能相互促进的“五步走”推进策略:即社团开发课程—课堂学习技能—课外练习巩固—课间强化提高—社团提升水平。

该区率先实行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制度,并列入学校总课程表。大课间活动以每个季节为基本框架设置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的柔韧、灵敏、爆发力及耐力等身体素质持续提升,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此外,该区还创新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探索实施了校园足球“四课+活动”的推进策略、“两层三纵”的竞赛体系和“四个保障”机制等校园足球工作经验;科学系统遴选“满天星”训练营运动员,采取家长推荐、教练员推荐、学校推荐的“三推”方式和专家赛场评、科技监测评、专项测试评的“三评”体系,着力培养“思想道德好、球技体质好、规则意识好、学业水平好”的校园足球“四好”运动员。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推动了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还为其他体育项目在校园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发挥了很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两年一届的阳光体育节和教育艺术节也是金水区的亮点和特色。阳光体育节包括篮球、足球等19项竞赛项目;教育艺术节包括声乐、器乐、班级合唱等16项品牌类和普及类比赛。目前,全区有体育艺术国家级特色校32所、省市级特色校50所,每年常态化开展的体育艺术社团483个,惠及社团学生近2万人。近年来,金水区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培训班、全国啦啦操创意展示大会等多次盛会,面向全国推广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金水区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履职尽责,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创新突破,着力推进金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在实现全域现代化、领跑中部城区发展进程程中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辖区群众期盼享有更好教育的梦想,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