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C06/20190930C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上奋斗新征程 奏响时代主旋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踏上奋斗新征程 奏响时代主旋律
郑州70年发展大事记(一)
绿城广场美丽的秋景
50年代的金水大道
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一景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以及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13亿多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70年来,郑州——这座内陆城市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已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高地,正向着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进。郑州70年发展大事记,见证着郑州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8年10月22日, 郑州解放……

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从此郑州走上了新生。

1948年23日至28日,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民主政府相继成立。5月2日至10日,郑州市首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心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郑州市各界人民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解放之初,郑州城市破败、社会贫困、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并进行基本建设。组织市民做军鞋、修马路,安排了8700余人就业;拆除了顺河街、迎河街,建成解放路;填平了市内10多条“龙须沟”;组建打井队,打井30眼,使市民吃上了甜井水。

1951年3月29日郑州成立土改委员会,制定了《郑州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随即,土改工作迅速在郊区展开。5月19日,郑州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广场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的决议。镇反运动历时两年八个月,对郑州市的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0年至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市委、市政府在群众中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增产捐献、保家卫国运动。全市人民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一年之内,共捐款765736多万元(旧人民币),超额完成15000万元(旧人民币),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来到邙山视察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1953年4月14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七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把城市基本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10月29日,郑州电厂投入运营。12月31日,市自来水公司举行落成暨放水典礼。

1954年,

省会迁到郑州,开始历史新纪元……

1954年,鉴于郑州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此开始了郑州历史的新纪元。

根据国家“一五”计划,郑州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城市,确定以轻纺为“龙头”的工业企业项目59个。到1956年上半年,郑州市已先后建成郑州纺织机械厂,国棉一、二、三、四厂,使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地位得以确立。1957年9月11日,由民主德国援建的郑州热电厂工程举行移交仪式。这标志着郑州市作为一个能源中枢,对周边城市有了辐射力。

1952年年底,郑州郊区试办的初级合作社有17个,参加农业生产互助的农户达到111437户。到1956年1月,郊区农村已普遍建立起了初级合作社,并开始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当时,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9%,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1952年,全市有手工业合作社12个,其中10个是筹备社,参加的人数为453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7.8%。到1956年年底,全市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者达10511人,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4%;完成总产值3026万元,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值计划。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郑州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关心。1958年7月18日,周恩来总理亲临郑州指挥修复被洪水冲断的黄河铁路大桥,并向参加抢修大桥的职工和技术人员表示亲切问候。1960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郑州参观了东郊公社燕庄大队的麦田,并会见了省直和郑州市的干部以及省直机关的先进工作者13000多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2月7日至16日,市委召开扩大会议。会上传达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此为起点,我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6月,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对全市经济调整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1日,郑州市委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号召全市人民为开创郑州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在农村推广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过渡到以“大包干”为主体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由种植业扩展到林、牧、副、渔业。到1984年,全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民组达17373个,占村民组总数的99.5%。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郑州市实行市带县体制改革试点,原开封地区所辖的巩县、登封、密县、新郑、中牟五个县划归郑州市领导。

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在全市工业企业内部推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包”“保”“核”责任制,实行经营承包、目标管理承包等经济责任制形式。

1984年,

郑州提出以发展商业为突破口,商都成型

1984年,郑州提出了以发展商业为突破口,启动、振兴区域经济的新思路。遂兴建以二七广场为城市经济轴心的商业贸易区。上世纪80年代末,亚细亚商场、商业大厦、商城大厦、华联商厦和翻新后的人民商场相继开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一场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空前的、震惊全国的大商战。1991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六集专题片:《烽烟突起》《公关大战》《价格大战》《服务大战》《环境大战》《好戏在后头》。该片以纪实的手法向全国展现了此次商战的全过程,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东西南北中商界群雄逐鹿中原、进一步加快郑州商贸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可喜局面。

郑州市政协提出利用中原油气田天然气供郑州市民使用的提案,推动郑州市民在1986年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1987年9月,市五次党代会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胜利完成郑州市“七五”计划,实现振兴郑州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

郑州在成为省会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绿化率处于中国城市前列。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一景,因此又被誉为“绿城”。1990年,郑州市绿化覆盖面积26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名。从此,郑州就有了“绿城”的美誉。

本报记者 王治 张玉东 文

丁友明 周甬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