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1/2019-09/30/D08/20190930D0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梦为马
古有英雄花木兰 今有绿云半边天
忆往昔峥嵘岁月 赞时代发展变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 赞时代发展变迁

人物名片:

邵喜山,1949年出生于郑州市古荥镇,1969年参军,1986年转业到黄河风景名胜区工作,曾任黄河风景名胜区房地产建设科长。无论在绿色军营还是紧张繁忙的景区生产建设一线,他始终爱岗敬业,勤奋钻研,乐于奉献,多次荣获黄河风景名胜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进位于沙口路上的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退休职工邵喜山家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崭新的大电视和大冰箱。“这些年生活越来越好了,家里用了十几年的老电视和冰箱都换成新的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咱郑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达的科技,便捷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走进百姓生活,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谈起郑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新中国同龄的邵喜山老人兴奋地说。

邵喜山出生于1949年夏,是郑州市古荥镇人。1986年,在军营摸爬滚打十几年后,他转业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工作。起初他担任挖泥船队副队长,负责清理提灌站沉沙池的淤泥以保证提灌站正常运行。1988年,他被调到房地产科负责黄河游览区的房屋管理和土地管理。 2002年,该景区房产科和建设科合并,邵喜山又投入到景区大小项目的建设上。大到景区道路和供水设施,小到一座座亭子和办公楼,邵喜山共接手过十余个工程项目。“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黄河风景名胜区不断开发建设,园林绿化和景观美化提到重要日程。绿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邙山是黄土高原最东部的余脉,原来是一座荒山,没有植被覆盖,可想而知绿化的难度。从建设郑州邙山提灌站开始,最初在其周围开展绿化,并动员郑州市民积极植树,后慢慢拓展至整个景区。”谈起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发展历史,邵喜山一边翻着相关资料和书籍,一边告诉记者。

“这几年,来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越来越多,黄河岸边环境更加优美,除了亭台楼阁、黄河母亲哺育像、大禹像、黄河碑林和炎黄二帝塑像等,还新建了中华百位历史名人雕塑群、凤仪广场等,我们这些在黄河边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邵喜山高兴地告诉记者。

从1949年出生,到1969年参军,再到1986年转业,10年前退休,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老郑州人,古稀老人邵喜山深刻感受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郑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自己家乡的变化,邵喜山自豪地说:“以前郑州城郊窄小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大柏油路。随着郑州地铁1、2、5、14号线陆续贯通,大大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休闲娱乐设施也丰富多样,东边的郑东新区CBD、龙子湖,西边的奥体中心和郑州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剧院,南边的郑州树木园,北边的沿黄文华旅游带……特别是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举办前后,郑州市环境美化、绿化、卫生、市政管理、交通环境不断提升完善,郑州已经有了大都市的风采。”

忆往昔峥嵘岁月,赞时代发展变迁。正是一代代建设者持之以恒的辛勤付出,让古老而又现代的郑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