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我和我的祖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警察到楼院长
做好本职就是最大奉献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
靠打拼圆了致富梦
用科技推动公交智能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永森 文/图

55岁的姚建国在河南工业大学工作,负责教学楼的后勤工作,环境卫生、设备和线路的维修保养都是他的工作内容,“每天看到的都是年轻人,感觉自己也不会老了。”

“那时候父母喜欢给大家起名建国、建军、建设,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长辈们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感恩。”姚建国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姚建国的父亲姚大龙作为技术工人,响应组织的号召自愿加入到建设者的队伍中去,挥别了江苏老家的山山水水,来到河南开始了辛勤的劳作。他先后在洛阳和平顶山工作过,最后在郑州工作定居,为建设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父亲教会了我们艰苦朴素,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孝敬老人,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家族的影响很大。”姚建国说。

“单位原来的实习机床厂还是小平房,慢慢地就变成了大车间,房子变高了,机器也多了,大家见面打招呼都是中气十足。”姚建国说,自己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工厂,低矮平房里的机器留在了儿时的记忆当中。

他告诉记者,不少从南方来到中原大地的建设者还有些水土不服,他们的孩子却已经有了郑州“土著”的味道,半个多世纪的生产和生活让父辈和他们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逢年过节的聚会也完全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现在已经是四世同堂了,郑州是父母的家,也是我们和儿女孙辈的家。”姚建国说起了家里的生活和发展。

55年过去了,姚建国的鬓角也开始有了白发,他的女儿也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作为父亲的他最盼望的是孩子在国庆假期回家小聚,“一起去旅游,享受美食,听听孩子的校园生活,比较下两代人生活的不同。”

姚建国也在工作之余和妻子做起了公益,夫妻二人经常一起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还加入到扶助残疾人的微信群中,希望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心和支持。

“我们一家已经去过北京,还专门起早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带着孩子感受了现场浓浓的爱国氛围。”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姚建国表示要带着家人一起走上街头,共同感受郑州红色海洋中弥漫的喜庆气息,有空还要和妻子孩子到信阳的红色景区看一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