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告别“野蛮生长”
李渔:理念超前的文化奇人
空出来的座位
秋季进补先和胃
最坏的脂肪藏在哪
晚清画报里的历史现场
吴贻弓:探索中国电影的诗与路
孩子久咳警惕变异性哮喘
为何新生儿不流泪也不流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秋季进补先和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秋季养胃要保证三原则: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吃霉变、熏烤过度的食物;2.保持营养均衡。多吃煮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尤其忌贪吃生冷的瓜果;3.先泻火,再进补。秋季调理要先泻胃火,待燥火退后再进补。同时,注意胃部保暖,适当运动。

初秋进补前可先吃些绿豆、薏仁、扁豆等,祛除体内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待高温退去,可食用山药、芡实、小米等健脾和胃的食物。

秋季进补一般选择“寒露”过后,此时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人体需要能量来保暖御寒,正是进补的最佳时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但对于消化能力弱的老人和儿童来说,常有积食的情况,急于进补反而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因此,只有当脾胃健运,身体已经能适应天气变化时,再开始进补为宜。

秋季比较干燥,应适度饮水。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百合、银耳、藕、梨等。也可配合吃适量生津养胃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等。此外,秋季主养肺,要少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而肺燥伤肝,可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柠檬、番茄等,但也不可过量,以免诱发胃病。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