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报融媒记者 王战龙 汪永森 昨日,秋日的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迎来了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青年俊秀。 在笔与墨中,他们徜徉于中国绘画的浩瀚海洋;在水与面之间,他们触摸着传统面塑的古老魅力;在武术与游戏里,他们体验着团结协作的独特内涵。 在这里,他们“豫”见中国传统文化。 挥毫泼墨,探寻文房里的幽香 “一笔长,二笔交,三笔破”,提与按转换自如,叶子纤细如剑,橙色的花瓣摇曳生姿,一支笔一张纸,在老师的手中如同魔术,寥寥数笔,一个清雅素淡的兰花图跃然纸上。 起初,第一次体验中国画的智利选手星美菱自觉没有难度,而当她拿起毛笔,她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轻而易举,毛笔的提按之间暗藏玄机。 在老师的传授下,星美菱完成了自己中国画创作的首秀,虽然并不完美,但星美菱也获得了秘籍,每一片叶子长短不一,弯直不一,深浅不一,粗细不一,只有浓淡两相宜,才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兰花。 另一个课堂上,传授的则是荷花的绘画技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自古是中国文人墨客竞相着墨的题材,吟诵着隽永的诗词,看着亭亭玉立的荷花,来自哥伦比亚的苏菲亚和同学感到了意境之美。虽然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一下笔她就展现出了绘画方面过人的天资,笔下的荷花竟有几分神韵,旁边的带队老师开玩笑说,“是因为我画得不好,才衬托出你的好”。 十一中国际部老师张玉玺的梅花教学,则从中国的文字开始,从象形文字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向选手们展示了中国书画的渐变史。他现场分享了一幅书法作品——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与书,将中国的文化如细雨般播撒在选手们的心底。 灵心巧手:捏出个“中华神兽” “陈氏面塑分为挑担随手、骨肉成型和素彩合一,‘大如花里、小如蚂蚁’都能捏出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些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我们也能捏出来。”陈道勇是陈氏面人的第五代传承人,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继承人,他边讲解边信手捏出一朵玫瑰花来,片片花瓣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前排选手瞬间变成“小迷妹”。 面塑师精妙的手工和现场展示的五彩绚丽的工艺品,让选手们无不睁大眼睛紧盯讲台,赞叹声音不时响起“有伞、有琵琶,是《西游记》里的神仙,南天门四大天王”,“这个是关羽,我听过他的故事,青龙偃月刀太帅了”。 “原来多伦多的动物园也引进过大熊猫,我们太喜欢它了,大家都去看过。”来自加拿大的三名女孩学习汉语都已多年,她们对手中的“橡皮泥”一点不觉得陌生,对大熊猫的呆萌可爱则是一脸向往的表情。 “我们捏的是身边的小动物,要把神话里的人捏出来可太难了。”来自斯洛伐克的女孩维多利亚对面塑师所说的“千刀塑金身,一刀定乾坤”的神奇技艺表示佩服,连续说自己捏出的黑眼睛大熊猫“太恐怖了”,又不断对照面塑师的讲解给熊猫整容。 面塑课程结束时,一件件体态各异的大熊猫呈现在了大家面前,选手们相聚合影一起喊出“我爱大熊猫”,为精彩的面塑体验课画上了句号。 趣味盎然:少年豪杰竞风流 而最让选手们感兴趣的是,现场学习少林拳。朴实无华的少林拳看似简单,在江湖上独树一帜。老师教授了四招:二郎担山、马步左冲拳、右侧穿掌、左侧穿掌。选手们纷纷上场,一招一式、一拳一掌,颇有侠客风范。 来自玻利维亚的汉斯,曾经学过一年时间的少林功夫,他现场表演了一段少林拳,赢得了阵阵掌声。 当选手们移步操场,贪吃蛇、一圈到底、旱地龙舟等趣味游戏已经“等待多时”。看似简单的项目,考验的是团队协作的能力。六组选手各显神通,在绿茵场上展开了一场欢快愉悦的“竞技赛”。“我从没有玩过这么有意思的游戏,可以认识好多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来自澳大利亚的王若水说。 排球、呼啦圈等都成了选手们争相玩乐的游戏,一个男生自告奋勇表演起了呼啦圈,腰肢扭动,呼啦圈飞转起来,在尖叫声中,他又尝试了脖子扭呼啦圈…… 欢声笑语,飘荡在操场上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