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部门联合发风险提示 揭露涉老诈骗四大套路
消费税法立法推进 向社会公开征意见
全省有效商标注册量超82万件
建设文化中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创新形式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
多措并举推进平安建设“双提升”
诵读红色经典 不忘初心使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文化中原 提升群众幸福感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乔丽阳

11月27日,随着最后一场精彩大戏在中原区绿东村幼儿园精彩上演,今年中原区戏曲进校园活动50场戏曲专场演出圆满闭幕。启蒙传统戏曲教育,不仅在幼儿园落地生根,更在中原区中小学掀起一股“豫剧热”,孩子们回到家张口都能唱上几段,让家长忍俊不禁,笑声回荡,其乐融融。

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中原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为契机,认真检视问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目标,加大民生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文化中原”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化阵地、培育文艺队伍、塑造文化品牌,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构建文化服务体系

“家门口就有文化站,市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原区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头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让市民在“文化超市”中随心阅读,汲取精神养分,陶冶情操。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从提升文化引领力入手,中原区文化旅游局在12个街道建成文化站,97个社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 今年新建的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于10月底全部建成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通过创新图书服务模式,图书借阅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目前中原区图书馆已建立总分馆构架,逐步形成以总馆为中心、14个分馆和2个流通站为延伸的图书馆总体网络。今年新建方圆经纬社区、中原中路二社区、凯旋路社区、学府社区4个社区分馆,并加强官方微博微信等运营管理,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工作网络化。

积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化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读者信息时代对便捷阅读的新需求,中原区图书馆不断加大电子阅读终端建设。投入使用8台电子图书借阅机,每台预装3000册独家授权的正版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今年又在伊河路、协作路分别设置1台24小时自助借阅机,让群众随时借还,使阅读更方便快捷。启动“书香沁人”素养提升行动,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公园、深入社区,开展现场借阅、免费办证等服务,全年累计开展活动57次,新增办证读者 765人,办理图书借阅45630人次,外借图书 91261册次。

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建设。今年中原区承担3个城市书房建设任务,在各街道办事处前期选址的基础上,经专家组审核,最终确定建设长江游园、三官庙社区、清城美苑社区3个城市书房。并与河南邦君公司、河南实诺公司分别签订了中原区城市书房建造运营合同,目前3个城市书房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很快将建成投用。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区属文艺团队和街道社区特色文艺团体,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全年共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专场慰问演出等800余场,受惠群众达7万余人次;依托中原区书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先后开展义写春联、专题作品展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今年举行了44场舞台艺术进社区专场演出,把欢乐和笑声送到居民家门口。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体现在“量”上,更重视“质”的提升。中原区文化旅游局把公共文化服务“质”的提升作为工作重心,塑品牌、推精品,经过六年来的打造,目前已经形成“惠民音乐会”“戏曲进校园”“悦生活”魅力课堂公益培训三面“金字招牌”,夯实了文化中原的向心力。

郑州爱乐乐团公益演出品牌家喻户晓,这个由中原区委、区政府组建的乐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受益人群数万人。乐团以“乐动人心”为主旨,每年举办“新年音乐会”“中秋音乐会”等系列公益免费演出十几场。“广场音乐会”“草坪音乐会”“校园音乐会”,这些大都市的时尚元素对于中原区居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今年中原区文化旅游局在开展高雅音乐进社区、进学校、进社会福利机构活动的基础上,还重磅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系列交响音乐会,共演出7场,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烘托了盛大庆祝活动的气氛,点燃了群众爱国热情,营造了浓厚氛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切入,润物细无声,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向心力。中原区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区财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邀请戏曲名家及专业演员走进辖区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师生讲解和演绎经典戏曲作品,今年计划的50场演出已经圆满完成。

中原区打造的“悦生活”魅力课堂公益培训项目,2015年开始推出,依托区、街道、社区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突出传统文化艺术主题,面向群众持续组织公共文化艺术素质提升公益免费培训。2019年举办了书法、声乐、非遗技艺传承、舞蹈、国画、摄影等6个门类、340节培训课,目前已开展330节,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次。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原区推进“文化中原”建设,把中原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增强城区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宿感。

在中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原区文化旅游局认真梳理该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总结提炼文化内涵,挖掘提升文化元素,将商周文化、农耕文化、土寨文化等历史文化演绎好;将工业文化、现代文化、非遗文化展示好,全面打造中原文化特色,提升中原区城市文化品质。

在文化传承上,用历史文化“碎片”,丰富城市文化元素,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有序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积极推动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续建完成庙沟、白寨、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新建孙坡、三十里铺两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截至目前,庙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南部区域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开放,二期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白寨、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已基本建设完成,进入初步验收阶段,孙坡、三十里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文物保护规划已通过市局评审批复,正在同步编制公园建设方案。

中原区还加强对辖区两座非国有博物馆的管理,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进行备案和消防安全检查,摸清藏品具体情况和底数,并通过市文物局验收。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协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推动郑煤机工业博物馆和二砂工业博物馆规划设计和建设。

同时,加强对国有博物馆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做好防火措施。强化文物安全管理,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与14 个街道办事处签定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切实把文物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文物安全保护网络,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