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离“老有善养”还有多远
何建明: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经常怕冷原因多
特立独行的人
钻石并不“恒久远”
说说关节炎“四兄弟”
歌曲《我爱你,中国》诞生记
好习惯比胶原蛋白更美容
中医调理冬季尿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歌曲《我爱你,中国》诞生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形势的日新月异,使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归侨人数与日俱增。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时代背景的感召之下,筹备开拍了这部反映归国华侨爱国情怀的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海军文工团招收演员的考场上,来自星星湖华侨农场的女青年黄思华,因为一曲《我爱你,中国》脱颖而出。但因其华侨女儿的身份,使得录取工作受到阻碍。文工团团长司马威坚决执行党的华侨政策,派政审干部韩山就黄思华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得知,黄思华的父母——黄德琛夫妇是一对爱国华侨,长期遭受农场负责干部的迫害。与一般影片不同的是,作为一部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音乐不是附属品,而是表现故事的主要手段。音乐成功了,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摄制组用了一个月时间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聆听、比较,最终选择了熟悉广东音乐的作曲家郑秋枫负责整部影片的音乐创作工作。

郑秋枫是一位在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写出了《颂歌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嬉戏》《瑶山吟》《拖拉机开进苗山寨》《我爱梅园梅》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

郑秋枫为《我爱你,中国》谱曲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准备的时间却很长。他把军人的认真负责带进了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为了把作品写得真实生动,郑秋枫在海南岛与归国华侨同吃、同住、同劳动,并逐渐了解了他们对祖国特殊的感情。当得知他们多是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时,郑秋枫就从《哎哟,妈妈》《星星索》等许多南洋歌曲中汲取创作灵感。歌曲的引子部分“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则是郑秋枫在海南岛采风时,从当地民歌中获得灵感创作而成的。其风格类似戏曲中的导板,又近乎高原上的山歌。这段节奏自由、高亢明亮、气息宽广、韵味十足的旋律,犹如百灵鸟凌空掠过,歌声响彻神州大地。

与作曲家郑秋枫身份相同的是,词作家瞿琮也出身部队。创作《我爱你,中国》之前,二人已合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二人为电影《海外赤子》创作了八首作品。《我爱你,中国》是女主角在考场上演唱的歌曲,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曲目。

瞿琮曾谈到《我爱你,中国》的歌词大约构思于1972年。瞿琮回忆,60年代中叶,他就下定决心要创作一首歌颂中国的作品。直至1976年,终于完成了《我爱你,中国》的初稿,准备择机发表。

1978年春天,歌词《我爱你,中国》终于等来了机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的胡冰,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海外赤子》。为了让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反映归国华侨爱国情怀的音乐片在音乐上立得住,编剧找到了当时已拥有数首名作的瞿琮。研读剧本后,瞿琮为女主角黄思华拿出了早已静待多时的《我爱你,中国》。

据作曲家郑秋枫回忆,《我爱你,中国》请过多名试唱者进行试唱,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他只好请中央电台文艺部的负责人推荐歌唱演员,对方则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于是,郑秋枫给老熟人叶佩英写信,并随信寄去了电影剧本。叶佩英读后立即回信,欣然应允。

叶佩英祖籍广东,1935年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是少年时代就怀揣爱国之心的海外赤子。童年时代的叶佩英在南洋街头唱着《卖花词》为支援抗战募捐:“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这是解放之花。买了花呀,救了国家!”1951年,爱唱《长城谣》《毕业歌》《松花江上》《梅娘曲》等爱国歌曲的叶佩英终于回到了祖国。1955年,她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于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79年5月,叶佩英在广州珠影厂的录音棚里几经哽咽才完成了歌曲的录制。唱毕,作曲家郑秋枫紧紧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你唱得太好了!”影片上映不久,便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歌曲《我爱你,中国》也因其优美动听、深情隽永被广为传唱。一时间,无论城乡,凡是有扩音设备的地方,都能听到叶佩英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摘自《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