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守住守好安全生产每一道防线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带动郑州高质量发展
全市垃圾分类 覆盖率超七成
污水处理行业的巾帼“大工匠”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答题有红包派送
国际智慧城市峰会 本月中旬在郑举行
焦郑黄河大桥正式通车
纯碱期货昨日 在郑商所上市
省教育厅获评首批 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
本月中下旬或将 迎来今冬首场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带动郑州高质量发展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徐立毅

(上接一版)构建以国际航空枢纽为带动,以“米”字形高铁、城市轨道、快速公路交通网为依托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体系, 进一步提升在中部乃至内陆地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地位。二是要建设开放大门户。以自贸区改革为龙头,各类口岸优势突出、通关高效,确保在内陆地区水平领先,形成黄河流域的国际贸易中心、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高地。三是要建设航空大都市。基本建成竞争优势突出、创新活力迸发、区域带动有力、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经济集聚区。

(二)关于规划建设问题。实验区的发展应围绕“中流、北城、南工”,突出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完善功能、协调发展。“中流”,就是以机场为核心,充分发挥综保区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国际贸易、出口加工、航空运输、航空服务为特征的航空物流集疏功能区;“北城”,就是在北部区域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商务商贸、科技研发、高端居住综合功能,打造生态、智慧、宜居新城;“南工”,就是在南部区域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产业。按照这一功能布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场规划与实验区规划衔接问题,促进航空国际运输功能、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实验区规划的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和促进,实现优势的充分叠加。二是有序建设问题,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既要拉框架,又不能摊子铺得过大、使力量分散。三是核心区开发带动问题,以北部城区为重点,高水平构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核心功能区,发挥好承接带动作用。

(三)关于“枢纽+开放”体系集成问题。枢纽方面。要解决好机场、铁路的建设和衔接问题,推进“航空+高铁、城铁、地铁、普铁、快速路”立体综合交通节点工程建设;要解决好枢纽节点的交通组织问题,围绕“客运无缝隙零换乘、货运高效率快中转”提高交通组织效率;要解决好航线利用与货源组织问题,加快组建河南本土航空公司,用好第五航权,大力引进国内外物流集成商、货代商、运输商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口岸方面。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区和功能提升,完善口岸体系,积极申报过境免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充分用好电子口岸平台,推进与国内口岸互联互通,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最终要努力形成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五大体系联动发展的格局。

(四)关于产业发展问题。坚持“长短结合、引育并重”、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一体打造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多点支撑、高端引领”的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方面,着力打造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推动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航空偏好型产业发展,谋划推动航空设备制造及飞机维修改装产业实现突破。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推动进出口双向均衡发展、内贸外贸共同繁荣,打造有竞争力的综合商贸服务体系,着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产业会展品牌和郑州统一的跨境电商品牌,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集聚区。

(五)关于改革和政策支持问题。要进一步理顺航空港实验区体制机制,重点围绕解决实验区法律地位问题和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完善省、市、区的领导推进机制,完善实验区内部管理体制,形成各方有力支持、内生性动力强盛的实验区发展动力机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