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综合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全省50所县(市)人民医院均已
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记者昨日从省政府召开的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50所县(市)人民医院均已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圆满完成了“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大病不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县(市)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和连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不仅承担着全省70%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关键环节。 50所县(市)人民医院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与上级医院合作等形式,补齐薄弱专科短板,强化核心专科能力,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依据原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50所县(市)人民医院均已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50所县(市)人民医院开展病种基本达到分级诊疗病种目录A类100个病种,B类50个病种;26所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信息,有14所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达到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50所县(市)人民医院全部上联全省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功能,使当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全部下联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影像和心电诊断,为县域医共体的全面实施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2019年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结果显示,达到3级和4级水平的共有37所,提前达到国家既定目标任务。 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高 50所县(市)人民医院通过完善院前、院内衔接机制,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提供无缝隙急诊服务,努力构建多学科联合、信息共享,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其中,26所建立了胸痛中心,37所建立了卒中中心,15所建立了创伤中心,19所建立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2所建立了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大提高了县域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